民辦教育講話
第三,發展民辦教育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是典型的計劃體制。這種體制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供給不足,人才培養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是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教育需求非常龐大。但由于投入渠道單一導致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教育的整體發展相對滯后,國民素質提高和人才培養都受到制約。目前,全國有全日制在校生2億3千多萬人,占全球教育總人口的20%,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教育經費卻僅占世界教育經費的1.5%左右。以占世界1.5%的教育經費支撐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處處是捉襟見肘。實踐證明,不改革教育投資體制和運作機制,要實現科教興國和民族振興只能是遙遠的夢想。我市近年的探索也表明,只有有效地改革教育投資體制,促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才能緩解經費制約,加快教育發展。
第四,發展民辦教育是打造民營牌的重要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確立,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市場需求巨大,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所看好。從基本需求看,我國每年有近10%的小學畢業生、50%的初中畢業生和70%的高中畢業生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公辦教育的缺口比較大,為民辦教育留下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留學需求看,近年來我國公民用于教育的投資每年有數百億元流向海外,其中三分之一是中等教育層次,僅我省中小學生的留學消費就超過10億元。從擇校需求看,我國現有的2億普通中小學生中如有10%以擇校形式就讀,則每年帶來1000億元潛在消費;我國高等學校在校生和潛在學生500多萬人,如果80%以教育消費形式就讀,則每年潛在效益將超過200億元。從產業發展看,教育消費的升溫可以有力地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教學設備的需求將促進制造業和信息、科技等產業的發展;教學用房、師生住房的建設可帶動建筑、裝修等行業;教育教學活動可帶動文化、旅游、咨詢等行業的繁榮。國內外的實踐表明,只要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教育產業大有可為。比如,浙江寧波萬里教育集團,1993年籌資辦起了高水準的萬里國際學校,經過六年的滾動發展,擁有從幼兒園到大學共8所學校。其中,萬里學院是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民辦本科高等學校。又如,珠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近年來把發展教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具體到我市,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教育需求旺盛,民間資金雄厚,民辦教育也保持良好勢頭。下來,全面放開教育投資市場,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教育事業,深入開發教育產業,打好教育這張牌,是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使教育和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事業
目前,我市的民辦教育在迎來發展良機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民辦學校之間競爭加劇。隨著我市放開投資市場,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民辦學校的數量將有較大幅度增加。民辦學校之間在辦學水平、設備條件、師資素質、教育質量等方面的競爭將不可避免,甚至會出現優勝劣汰的局面。二是境外教育機構將沖擊市場。根據我們對wto承諾的教育服務協議,允許外商在中國投資開辦教育機構,并在合作開辦的教育機構中控股。與境外同行競爭將成為現實。境外的辦學者擁有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等優勢,對現有民辦學校將形成有力的沖擊。三是公辦教育快速發展帶來的壓力加大。隨著我市經濟迅猛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公辦教育將獲得更快發展。公辦教育在辦學規模、教學方式、設施水平、師資素質等方面將不斷提高,優勢不斷增強。這對民辦教育也構成很大壓力。因此,我市民辦教育要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道路,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增強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