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動員大會講話
1.熟悉基本實驗儀器、儀表的原理和使用。其中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打點計時器等,對它們的原理、用途、使用、讀數等方面都要掌握。2.對課本中的基本的力學實驗裝置圖和電學實驗電路圖要熟練掌握;3.對實驗數據的常用處理方法要清楚,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誤差分析。
生物
立足“雙基”提升能力
新課程下高考生物復習思路應堅持以《課標》和即將出臺的考試說明為出發點,在新學期開始,我們就認真研究新課標、教材;近年來上海、廣東、江蘇、全國理綜卷等試卷及評價報告。我們認為一輪復習中應把握以下幾點:
注重基礎 夯實知識基石
很多學生在高三復習階段都有類似的錯誤認識:高考又不考書上的內容,課本看不看都一樣,于是將課本“束之高閣”,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多如牛毛” 的課外資料上,一味盲目、重復地做題,既不總結也不反思,更不回顧課本。結果不但不能鞏固基礎知識,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在高考中基礎題丟分,能力題也拿不到分。因此,在平時學習中一定要以夯實基礎為前提,充分重視教材,沒有基礎就談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礎能力才會提高。一輪復習必須立足課本,首先以章節為單位,理清知識清單,掌握好每個知識板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實驗;其次要重視教材的插圖,以往的考試題目,如圖表題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再次應注意教材中的模型建構,新《課標》首次將“模型”知識列為課程的知識目標,這是新課程的特點之一。
強化聯系 構建知識網絡
復習時注重模塊專題內的知識聯系,找準知識的結合點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構建模塊知識網絡。構建方法很多,根據不同的內容用不同方法,有的可以用概念圖法。例:構建“基因”概念圖 ,首先找出與“基因”有關的概念:核苷酸、dna、雙螺旋結構、堿基互補配對、解旋、復制、轉錄、翻譯、逆轉錄、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基因頻率、進化、目的基因、運載體、dna連接酶、限制性內切酶、質粒、重組質粒、顯性基因、隱性基因、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等,然后構建概念圖。
有的則適用于歸類法。例:證明細胞有生命活力的事實有:①膜的選擇透過性(細胞內的花青素、葉綠素等僅在細胞死亡后才可以散出)②細胞的相互識別(紅色和黃色的海綿細胞打散混勻后仍可以重新組裝)③有活力的種子胚不能被紅墨水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