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閱讀的主題演講稿(通用3篇)
愛上閱讀的主題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與讀書》。
書,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書,是貯存知識的寶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精神的營養品。生活中沒有了書,就好像大地沒了陽光;智慧中沒有書,就好像鳥兒失去了翅膀。
小時候,我很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所以每天晚上都纏著媽媽給我講。于是,媽媽買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相信大家也都讀過這兩本書。
認字之后,我開始嘗試自己讀這兩本書。它們帶我看到辛德瑞拉由艱難到幸福的生活,帶我目睹白雪公主戰勝巫婆的喜悅,帶我看到皇帝穿“新裝”的'愚蠢。我享受童話世界的今天,你讀書了嗎?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上閱讀的主題演講稿 篇2
大家上午好!
很樂意為即將開始至三月中旬的讀書節做動員講話,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涵育素養,從閱讀開始》,這也是本次讀書節的主題。
報上有消息稱:發達國家公共場所,常有人靜靜地閱讀;類似的場所,國人多以閑聊喧嘩、游戲瞌睡打發時間,少有靜心讀書的;另某媒體發布了各國人讀書的報告,國人的閱讀數字偏少似已成事實。這一些現象難道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嗎?
縱觀人類歷史,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因勤奮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甚至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人和事多的是。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學校首先意味著讀書。是的,讀書就意味著教育,讀書就意味著學校。我認為:我們不應只滿足于學習成績的優秀,更應在書的海洋里有著自己的生活。從閱讀開始,涵育素養,彰顯我們的平和淡定、雄偉智慧。
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常讀書的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將來。常讀書的人會思考,心態更平和;常讀書的人言行有氣質,素養會更高;常讀書的人將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那么,我們該怎樣去做?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建議一、利用點滴時間來讀書。功課多,作業多,仍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讀讀書。晨讀、早讀和課間,飯前、飯后和雙休,節假、暑假和寒假都可以讀書,積少就能成多。“沒時間讀書”其實只是我們的借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原因是沒有閱讀的習慣。
建議二、好讀書,更要讀好書。從經典中知曉時代變遷;從圣賢哲理中感悟世間萬象,沿著前人的道路,跨越前人的腳步勇敢前行。
建議三、博覽群書,也要讀以致用。多讀書,還要多思考,只有將所讀與學習工作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做到知行統一。
建議四、堅持讀書。偉人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堅持每天讀一點,把讀書視為一種生命方式,從前人的智慧中讀出美麗與充實。
老師們、同學們,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校舉行的各項讀書活動中來,讓濃濃的書香充溢校園的各個角落,讓師生共讀成為學校亮麗而永恒的風景。
老師們、同學們: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氣,有品味;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預祝學校讀書節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預祝每一位師生在讀書節里能有豐碩的收獲!預祝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假期里安全、健康、充實,新年快樂!讀書快樂!謝謝!
愛上閱讀的主題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人類璀璨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文字被演繹成本本發人深思的書籍,古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談,今有“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所以讀書就像是旅行,走過多少路便收獲多少風景。
我喜歡讀書,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時就聽大人講“孔融讓梨”的故事第一次明白孝與親,長大一點了開始慢慢接觸書籍,我所擁有的第一本書是《安徒生童話》,從書中我看到了小矮人們的勇敢,白雪公主的善良和小紅帽的機智它在我幼小的腦海中種下了一顆對美好事物向往的種子,如今,隨著時光的流逝,那本童年的書已不在但我的.讀書熱絲毫沒有減退。我如饑似渴的讀著一本本文學名著,從中我深深懂得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法國著名詩人阿爾弗雷。德。繆塞的詩有著離奇的情節絢麗多彩的描寫和豐富的情感,他的長篇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簡述了在當時統治者壓迫下一個悲觀缺乏理想的缺乏行動心的年輕人的悲慘故事。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也深刻放映了在沙皇的統治下,人們受到的壓迫善良的本性轉化為惡這些都給我心靈帶來了極大震撼。
書籍就像一位良師教我辨別真善美假惡丑,一次次指引我向對的方向前進。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確實沒有半點虛假,在這“黃金屋”里,我看到蘇軾大唱:"大江東去浪海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灑脫,仿佛飲一盞白干,讓我激情飛躍;我看到李清照"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紅酒,讓我意深情濃;我亦看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緒,好比干一瓶老窯,令我回味無窮,在“顏如玉”里,我看到了洪戰輝,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已經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他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從一個小男孩變成了男子漢。讀書能帶給我最真切的感受最大的震撼呢。
曾經有人說過:“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我覺得讀書就是一次旅行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王維點燃的那一柱孤煙筆直入天,欣賞“長河落日圓”的動人畫卷,令人流連忘返。天空中,雁去衡陽,大漠邊是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報國思鄉之情。軍營中羌管悠悠,傾訴思鄉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我流淚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如同我親眼目睹駝背的卡西莫多攀上高高的鐘樓,在晨曦中敲響嘹亮的鐘聲;我親眼目睹漂亮的愛斯美拉達被一幫壞人拐走,受盡苦難,終與母親相認。我更為卡西莫多與愛斯美拉達的死感到沉痛。因為這深深的觸動,我感慨流淚。讀書便是旅行,旅行便是讀書,走多少路就收獲多少風景。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是前進時的動力,是失敗時的鼓勵,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縱使處于黑暗也無所畏懼指引人們找到前進的方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