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生態文明示范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
(4)景觀綠化取得進展。沿x主干道沿線及重要灣落,新栽高檔綠化苗木近x萬株。
(5)旅游開發取得明顯進展。進士河漂流已于6月下旬順利試運行,日均游客接待量超過x人,周末更高達x人以上。全鎮新建農家樂x家。全鎮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到x多人。湯河溫泉開發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動工前的準備工作。
(6)生態休閑農業開始起步。正在開始實施的大別山松樂生態農業園項目,近期核心區建設3000畝,中遠期幅射周邊1萬畝。項目的總體功能定位為:以農業生產為肌理,以農業觀光旅游為紐帶,將項目建設成為以有機大米和茶葉生產、加工為主要功能,兼具農耕文化的休養閑旅游、高附加值農產品開發與示范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園。此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提高農業資源開發效益,是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生產觀念、經營模式,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有益探索。
3、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已有新突破。
(1)村莊環保機制的創新。磙石坳村的樟樹灣是一個集生態文明灣落示范點、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鄉莊旅游示范點于一體的一個自然灣落,共有54戶農戶,經過一年來的建設,村莊面貌大為改善,但環境衛生管理是個難題。今年初,在鎮政府的指導下,樟樹灣成立了環保理事會,具體責任環保宣傳,清潔衛生檢查,垃圾桶管理,安排人員輪流值班清運垃圾,以及安排清潔大掃除等集體活動。
(2)產業開發機制的創新。一是成立各種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原有農機專業合作社、養豬專業社、藥材生產專業合作社等。二是成立旅游協會。今年根據旅游發展特別是漂流火爆后的實際情況,鎮里牽頭組織了旅游服務協會。三是開展“城鄉手拉手,和睦一家親”旅游結對活動。由旅游服務協會牽頭,對鎮域內基礎條件較好,適合接納城里家庭休閑居住的農戶建立檔案,而后選擇大中城市家庭與之結對,打“干親家”,把農家變成城里人的“第二老家”。四是探索專業化、生態化生產,規模化、市場化經營的產業開發模式。松樂生態農業園項目一次租地x畝,中遠期x畝,生產有機大米及其它綠色食品,可以來到農業開發的一場革命。
(3)土地流轉機制的創新。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需要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如何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是個難點。在松樂園項目開發過程中,汪家咀村一組農戶成立了土地經營協會這一群眾組織,以協會這一組織形式與企業談判,并保證了今后有一個固定的渠道和協商的機制,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4)建設投入機制的創新。一是整合政策資金辦大事。“各出一道菜,共辦一桌酒”,渠道不變,各記其功,有效增強了項金的使用效益。這在我們的村莊整治、點中點建設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二是政策項目資金撬動農民投入。象我們的農戶房屋裝修改造項目資金,每投入1元錢,帶動了農戶投資3元錢。三是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本。進士河漂流項目老板直接投入資金多萬元,帶動農戶農家樂等配套項目投資金800多萬元。松樂農業生態園建設項目,老板計劃投資10285萬元。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方案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生態良好、產業發達、鄉風文明的山區生態文明示范鄉鎮這一總體目標,牢固樹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兩大理念,突出生態家園、生態產業、生態文化三大重點,著力探索環境保護、產業開發、土地經營、農村發展投入四大機制,為武漢城市圈“兩型”山區新農村建設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原則
1、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的原則。試驗區最大的優勢是“試”。要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制約,針對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問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尋找規律性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辦法。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動力。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整合和優化配置各類生產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各類生產要素的潛力,把資源轉變為資本。
2、科學謀劃、統籌考慮的原則。根據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科學謀劃生態文明示范鄉鎮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生態家園、生態產業、生態文化建設的具體方案,以保證方案的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3、繼續傳統、提檔升級的原則。生態文明示范鄉鎮建設,以生態文明灣落建設為基礎,但又是僅僅生態文明灣落的復制。生態文明灣落以自然灣落為單位,探索“點”的問題;生態文明鄉鎮以鄉鎮為單位,探索“面”的問題。生態文明灣落建設重在村莊整治,初步解決面貌的問題;生態文明鄉鎮既要解決面貌的問題,更要探索環保的問題。生態文明灣落建設重在發展灣落經濟,生態文明鄉鎮建設還在發展鎮域經濟。生態文明灣落重在探討庭院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鄉鎮建設重在探索農村綠化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