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人際關系2000字
總結人際關系篇二
21世紀,社會因為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坐在電腦前,我們也能和萬里之外的外國有人進行交流。交流的頻繁變成的交際,與人溝通似乎已經成為我們進入社會的必修課程。但是,溝通卻又不似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語言、動作、神態,都會影響著我們與人交流的質量與水平。而在人際交往中,心理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與人交往的心理學分支也變成了一門學科獨立了出來。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心理上的距離。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際關系是得以生存、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也就是說,人際交往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相聯結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網絡系統。從上可看出,人際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是人的集合,每一個個體都需要人際關系,不然無法在人類社會中生存。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能使信息得到傳播,更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進行融合,語言的產生,無言是社會進步的更本標志。
當代大學生,仍然存在只學習,不與他人溝通、交流的現象,導致同自己宿舍、自己班的同學關系惡劣,沒有朋友,孤僻,心理出現障礙。大學生正處于個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際交往對于了解和豐富自我,促進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需要由低級到高級按序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其中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人類所獨有的。交往需要是指一個人愿意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發展友誼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內容。在大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青年期的大學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德國學者斯普蘭格說:“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那樣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沒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樣處在孤獨之中,渴望著被人接受和理解。善交往者,往往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很多。人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社會生活范圍,接觸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時能正確認識
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在交往中,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通過他人的反應、態度和評價,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 才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從而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一個人與人交往越多,生活經驗越豐富,接觸的方面越廣泛,對 自己的了解和評價就會更客觀、全面。同時,人只有置身于活動中,在不斷與人交往中,才會動腦思考,才會有問題解決,從而鍛煉和提高記憶力、思維力,甚至有所創造。人在交往中還會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如果長期缺乏交往,過于自我封閉,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會產生心理問題,嚴重的會導致個性變態,極不利于個體自身發展。
溝通交流如此重要,那么大學生應該如何溝通交流呢。海鳴威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陌生的人,只有還沒認識的朋友。”這樣與人溝通,廣交朋友又有什么應該注意的呢?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平等、互惠、誠信的原則。只有這樣的條件下,才能用心去與人溝通,才能真正的達到交友的目的。利用心理學的方法,與人溝通,會事半功倍,應該理解對方意圖,順著對方的意思。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無論是誰,都會樂意與你交流。
交流與交往技巧:
1、交流時應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聽對方說的話,對對方說的話應作出反應。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所以在對方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表示我在聽你說話,是一種尊重他們的表現。對對方的話做出反應(點頭示意)也是一樣道理,能讓對方知道你尊重他,相對的,他也會尊重你。
2、交談時,保持微笑。這個的微笑,必須把持好,不能笑的太過夸張,必須的善意的笑,在與陌生人的交談的中,微笑一種十分友好的表現。也是人類社會中最美的一種東西。
3、交流時注意對方的神態,動作,能知道對方這個時候的心理狀態,能夠很好的把握住交流的進度。在談判或推銷中經常用到。比如對方雙手合十,表示要開始進入談話的真題等等。
4、與一個人進行交際,要讓對方了解你,知道你,不能欺騙對方,善意的謊言是必須的,但是不能有惡心想欺,要坦誠相待,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朋友。 大學是個小社會,所有的東西都要我們處理,人際關系如此重要,也是這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家都會挺身出來幫助你。所以,大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不要孤家寡人,不然很難以在學校這個小社會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