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善導
3、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應做到情理交融,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信賴的,以此為前提使學生懂得錯誤的性質及其危害性,再引導學生向先進模范人物及身邊的好人好事學習,達到教育的目的。
班里的四位同學曾經利用自修時間去打籃球,事后我不僅嚴肅地批評了他們違紀違規的行為,而且在班里進行不點名的對事不對人的教育,要求同學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絕對不讓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三)勞動教育法
勞動教育法就是一種重要的德育工作方法,它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有些同學做值日生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對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讓他們在勞動中接受教育,直到改過自新。道理很簡單,不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好逸惡勞、拈輕怕重的寄生蟲。學校之所以定期組織的大掃除評比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靠他們自己來創造舒適整潔的校園環境。
善于引導
作為一個集體的領導者,班主任應該時刻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孜孜以求,循循善誘,通過說理、激勵、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所有的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追求進步。
(一)說理法
說理法是一種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說理是師生思想的交流,是非的交鋒,也是師生之間心靈的交融、情感的互應。每周二上午的校班會課就是我進行說理教育的最佳時機。單純的說教自然枯燥無味,唯有講述具體形象、有血有肉的事例,學生才樂于接受。這樣,感性認識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我所要闡明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一次做考前教育的時候,我了解到有些學習成績并不差的同學因缺乏自信,存在消極情緒。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古希臘神話中關于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期待美麗的少女石像變為真人并最終如愿的故事。同學們很感興趣,不僅知道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效應)的由來,而且逐漸消除了臨考前的不良情緒。所以,我認為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通過說理的方法教育教導學生。
(二)激勵法
激勵法就是通過教師對某種思想和行為的肯定,利用激發鼓勵的效應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激勵法通常有下列三種形式:
1、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是為實現人們所期望達到的成就或結果而激發人的內在潛力的一種方式。給同學講一些著名學者或校園精英的故事,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成功的經驗;哈佛女孩劉亦婷、清華男孩章啟軒成材的道路等等。班主任必須讓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永遠燃燒,要使他們美好的心愿化成一個具體的、可以實現的目標,不斷鼓舞激勵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讓學生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時刻約束自己完成既定的任務,并通過考核在適當的時候表揚那些積極向上,努力實現階段目標的同學。
2、榮譽激勵。
對于為社會、為學校、為班級做出貢獻的學生,學校給予相應的榮譽,因為榮譽能產生較大的激勵效果。對于榮譽獲得者,榮譽可以成為不斷鞭策和發揚成績的力量,而對于周圍的人,榮譽激勵同樣有感召力。作為班主任更要引以為榮,給予嘉獎,使這些學生成為全班爭相學習的榜樣。
3、情感激勵。
我在實踐中發現,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在得到老師的關心、贊許、鼓勵時,便會產生堅持下去的激情;而當其思想和行動不被理解,甚至被諷刺、打擊之時,積極性就會受挫。因此,情感激勵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班值勤那一周,班長徐杰在面向全校的公開發言中由于緊張慌神而一時忘詞,為穩住民心,我隨即在班里當眾宣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第一次,“萬事開頭難”,只要勇敢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結果,徐杰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信任,重拾信心,又積極的投入工作當中,班里人文關懷的氛圍比以前更濃了。由此可見,情感激勵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對比法
對比法,即引導學生通過人與人,事與事的比較,鍛煉和培養鑒別善惡、好壞、美丑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規范自己的行為。曾經找來報紙上的一篇《窮孩子成長史》系列報道,文中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在班上全文朗讀,并讓學生回去寫聽后感。班會課上交流時發現同學們經過對比與思索,領悟到人生的艱難,認識到唯有用頑強的毅力與之抗爭,才能最終戰勝它。可見,運用一些感性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比較和鑒別,往往能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