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誘”來鼓勵孩子學習有什么壞處?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環境和教學條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對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傷害是:加劇了教育的功利化趨勢。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學習,不愿學習。于是,為了讓孩子用功讀書,很多家長,更多的只能采取簡單粗暴的威逼利誘。近幾年來社會都在提倡鼓勵,禁止懲罰。這點讓人看到了教育的進步,我很同意。而這里我想表達的一點想法是:鼓勵也要有個適度,還要講究方法。否則,物極必反,過于注重“利誘”的物質鼓勵將是有害的。
上學期期末考試的前幾天,一個親戚到我家來。閑聊中,她和我聊起孩子上學讀書的事來。因為我的職業關系,幾乎每次聊天,我們都會聊聊有關孩子教育的話題。有時也讓我給出一些建議。親戚的孩子現在讀小學四年級,可是一點也不喜歡上學讀書,尤其不喜歡做作業。她經常為了教育孩子學習的事感到生氣、懊惱、傷心。在這次聊天中,她高興地告訴我,現在孩子對學習比以前上心了。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她向孩子承諾,只要在不久的期末考試中能考出一個好成績,要給他買一個ipad平板電腦作為獎勵。聽完她的話,我直截了當、毫不掩飾地告訴她,我反對這樣的做法。我是這樣告訴她的:首先,如果你兌現了這種承諾,也許能在短時間里起到效果,但是,卻將使孩子對物質獎勵形成某種依賴心理,這點對他今后的學習是很不利的。這次獎勵一個ipad,那下次你又要拿什么來獎勵呢?或者,孩子下一次又繼續向你提出什么要求?你能一次次地滿足孩子嗎?如果不能,到時怎么辦?或者,如果你只是說說而已,那么這樣的做法便是欺騙孩子,會使你失去孩子的信任。再者,平日在家,你總抱怨孩子總是沉迷于玩電腦而影響學習、健康,而你卻無法引導他,控制他玩電腦的時間。現在再增加這樣一個更便攜的電子產品。你有把握能使孩子不至于再因這玩意兒而玩物喪志嗎?親戚當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進行物質上的獎勵。這是很多父母經常會采取的做法。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作為一種手段,進行適度的鼓勵引導并無不可。然而有不少家長卻過于濫用、依賴,甚至誤把這手段當成了目的。不能不說,這樣的教育是令人擔憂的。
一個同行朋友告訴我。他的侄子今年現在讀高二,一向成績比較優秀。最近成績卻有些下滑。因為體育成績突出,老師要他代表學校參加運動會。他怕影響學習,他很反對,勸孩子必須放棄,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他還告訴孩子,只要考出好成績,給他買一臺筆記本電腦作為獎勵。可即使這樣,孩子卻仍然聽不進去。
后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常想到這件事,因為這樣的問題很普遍,引人深思。十六歲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大人一般多少會有逆反心理,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不認同用筆記本電腦作為獎勵的辦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這種做法也更適合年齡小的孩子。對此,思想成熟一些的孩子還會覺得大人把他當作小孩子來看待。我個人認為,很多任性、不懂事的孩子往往是因為被大人“看小”而造成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尊重他的想法,好好地跟孩子進行溝通,這才是第一步。只有溝通了,讓他真正意識到一點,他已經長大了,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他應該要好好考慮自己的未來。我認為,一個孩子如果到了即將進入大學的年齡,他的學習動機僅僅是為了得到一臺筆記本電腦或別的什么,那么他的學習動機將是可憐、不可靠的,將來在學習上也很難有持久的動力。而如果孩子能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和家長、老師無關,不需要靠物質的刺激來作為獎勵,愿意為自己的未來而付出努力,這樣的動力必定是最持久最有力量的。
上面的例子不能不讓人擔憂想到,對于物質獎勵的過于依賴,不止是許多對教育知識知之甚少的家長,還有不少專吃教育飯的教師。可見功利化的教育是多么深入人心。
在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時,老師經常采取的辦法是,對于表現好、回答好的小孩子,會在上課或下課后,獎勵一朵小紅花。這樣的辦法總是很奏效。然而,到了高年級,老師一般不再采用這樣的辦法。因為同樣的辦法到了高年級已經行不通。這不難看出,物質獎勵的有效期是短暫的。最近幾年,我教的都是高年級。我發現,孩子越大,要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越不容易,尤其是家境好、生活富足的孩子。一般常用的教育手段都往往很難奏效,我認為這跟我們功利化的教育其實有很大關系。理念決定行動。認識到這一點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常常反復向孩子強調,學習是你自己的事,還常常表揚那些學習上自覺的同學。引導學生從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中獲得發現、思考的樂趣等。我欣喜地發現,不僅自己的教育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而這樣的教學理念也漸漸影響了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很多孩子在學習上變得更加自覺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