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教育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1
為落實我校“德育為首”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進一步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學生服務精神以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接受實踐教育,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升,學會學習、生活、做人與發展,提高學生的管理意識、崗位意識和服務意識,9月15日起,我校開展“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分有巡查校園與值崗的校安組、負責校道等衛生的衛生組、到食堂參加服務的食堂服務組與實訓服務組以及宿舍服務組。每天到崗的時候,同學們便會馬不停蹄地趕往各組負責區,特別是在飯堂幫忙的食堂服務組同學,顧不上用餐和休息,在各個崗位引導同學們文明就餐。“看到別人在吃飯確實感到很餓,天氣也很炎熱,但服務同學,能為同學們愉快地就餐盡自己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有意義。”這是參加服務的同學自豪地說的。
參加“三自”教育的同學表現深受學校領導、老師的稱贊,并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在校園中也發現同學們的文明行為處處可見,如在飯堂就餐時也都自覺地排隊,積極配合工作,就餐秩序井然。
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短短的一周三自教育,讓我們感到身心疲憊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付出的快樂。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促使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學會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更好的為大家服務。 當然,有些人會覺得三自教育是在為學校工作。其實不是的,三自教育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與及自我管理的一個活動。這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是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一個過程。
這一次的三自教育是第一次三自教育的升級版,總的來說是挺有意思的一次活動。比如外出做義工,社會調研等新加的活動,都有助于我們更新觀念,并且吸收一些新的思想與知識。給我們自己的人生積累了一筆大財富,讓我們將來在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而且在外出活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對老師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增強師生之的情誼。雖然在值周過程中是有點累,但是收獲也不少。比如與陌生交流,雖然被拒絕了很多次,有點小尷尬。不過最后成功完成了任務,也同被調查的陌生人聊了很多關于我們行業的事,讓我認識到現在的社會對it有一個什么樣的要求,和需求,整個過程感覺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說,這次活動對我們個人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也希望同學也會喜歡上三自教育值周活動!把握好學院為我們所提供的一個平臺,給自己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自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根據上級要求,依據《畢節市教育局辦公室關于轉發省教育廳辦公室規范開展“貴州教師誓詞”宣誓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為提高全體教師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扎實推進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的宣傳學習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等內容。通過本次學習,可以說獲益匪淺,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師這個職業也充滿了信心。
三個踐行的內容是: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踐行“愛的教育”、踐行“系統育人模式”。其中重點學習分析了“系統育人模式”中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筑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的“六個三工程”。我認為,如果每個教師都在教學中嚴格執行“三個踐行”的內容,那么教育的明天必將燦爛輝煌。
首先,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教育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良心工程,可以說,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一切教學都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練就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師,責任感是最基本的思想素質,個人能力再強,不負責任的去教也取不了成績。
其次,踐行“愛的教育”,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我認為可以做到幾點:
1.不心罰學生。心罰是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的傷害重于體罰。心罰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種方式侮辱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學生的感情,損傷學生的人格尊嚴。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還笨的人了!”,或“你比豬還笨!”、“你從來都沒有遵守過紀律”等等。
2.不體罰學生。體罰是對學生身體進行懲罰,是很多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容易采用的一種懲罰方式。例如對做錯事情的學生罰站、罰跪,罰跑甚至進行踢、打、擰耳朵、扇耳光等。這種懲罰方式對學生的身
心健康傷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學生,反而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教師,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變相體罰學生。當學生在學校里表現不好時,我們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長來懲罰孩子;當學生作業錯時或沒有按要求去做時,也不能罰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等變相體罰學生。
再次,踐行“系統育人模式”要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筑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只有在這樣的育人模式下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