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這幾天我在苦思冥想總覺得我所做的事情太平凡、太平常,很平淡,沒有經驗可談,在座的各位,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多的是,和他們相比我深知自己做的還很不夠,有很多地方還有待提高。所以,我又感到慚愧。下面僅簡要的談談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淺薄的體會,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勉吧!
一、強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加強自理能力的培養。
小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特別是一年級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我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建立衛生工作承包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衛生的值日問題,上學期的一貫做法都是只讓學生按照組輪流值日,這樣就經常有人偷懶或不負責任。吸取這個教訓,于是,我把各項衛生工作進行分工,落實責任到每個人,而且把負責人的名單貼在教室內,以便大家的監督。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星期幾負責做什么,萬一沒做好,大家都會埋怨他。這樣,學生的責任感也增強了,而且越做越熟練。這件事讓我認識到: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好自己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力,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現在我們的學生都會說:“我是一(2)班的小主人。”
2、組建和培養班干部隊伍,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
要搞好一個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隊伍。開學后不久我就物色了幾個能力較強的人選作為班干部的培養對象,并給他們分工負責,明確自己所做的工作。還經常教他們怎樣做好工作和了解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難,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做好,管理他人才能服眾。對班干部本身提出明確的要求,如要求他們愛學習,要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熱愛勞動,要經常佩戴紅領巾、積極參加課外文體活動,時時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做老師的得力助手等等。如果了解到某個班干部在某項工作上有困難,我就協助他解決,定期對工作做得好的干部表揚鼓勵,對做得不夠好的干部提出建議,教育他要注意改進,真正做個好干部。經過幾個月的培訓,陳浩康、丁正一、李梓祥等幾名同學工作大膽,認真負責,在班級同學中威信也高,本學期班上許多日常管理工作他們都完成得很好,儼然一個班級的小家長。有了孩子們的參與,自然我就相對能從中得到一些解脫,班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了一個層次。也逐漸形成了具有本班特色的優良班風。
另外,對班干部的任免,我采用的方式是“寬進嚴出”。每一位學生只要當班干部的意愿,通過毛遂自薦或同學推薦都可以成為班干部。但所有人都是先試用,試用不合格就下來,參加培訓,作為預備班干部,以備下次參選。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學生因為被撤換下來失去信心;二是有了這些預備班干部,可給當班干部的同學一些壓力,促使他們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