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管理處工作總結
,徹底解除了該企業與農大和農大生化廠在法律上的隸屬關系和連帶經濟責任。
<2>、徹底改制勞動服務公司。勞動服務公司屬學校集體所有制老企業,改制時尚有職工8人,由于受市場、管理等因素制約,加之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員工老化等原因,企業效益每況愈下。經學校批準,我處對公司依法進行了改制,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工作,終于從根本上解決了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事實證明,將集體所有制改制為個體私人所有制,既解決了職工的醫療、養老、再就業等問題,又減輕了學校負擔,于學校有利,于職工有利,職工滿意,學校滿意。
<3>、終止了農科貿總公司的經營活動。農科貿總公司僅有學校正式職工一人,且體弱多病,加之機制和體制等原因,不但長期無償占用學校數十平方米經營用房,而且經營舉步維艱,負債累累,已經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僅97、98年先后就有若干個人和單位向農科貿總公司索賠債務,并幾次將學校作為第二被告告上了法庭,其中天津三峰公司、鎮雄縣獸醫站等三個單位狀告公司和農大近20萬元賠款。為盡量減少損失,根據學校布署,我處及時終止了農科貿總公司的經營活動,并全面參與訴訟和處理債權債務工作。最終避免了學校更大的損失。
<4>、注銷了計算機服務部和野生資源開發部兩戶企業營業執照。
2、強化企業財務管理。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員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主體,財務管理又是企業管理的生命線。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1996年3月學校批準在產業處設立財務科,并明確“凡有營業執照,未經學校批準單獨設立財務的企業財務統一歸口管理”,我處先后歸口管理了印刷廠、實習工廠、書店、勞動服務公司和產業處5單位的財會業務;及時注銷了這幾家單位在校外開設的銀行帳戶。并實行:統一在校內銀行設立帳戶;統一組織完成有營業執照企業的企業年檢;統一組織完成企業的會計核算和年終決算;統一向工商、稅務、學校結算繳納稅費和上交學校利潤。實踐證明,財務歸口管理,實行“四統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頭管理、標準不一、資金體外循環等不良現象發生。
3、理順經營用房的管理體制,規范經營用房的管理程序。圍墻經濟是高校創收的一個重要渠道,我校的圍墻經濟一直效益低下,除了區位因素影響外,究其原因,一是經營用房部門所有、多頭出租。移交我處之前,有多個單位不同程度在對外出租;二是開發力度不夠,規模小;三是管理粗放,效益低。我處根據學校關于“經營用房全部由產業處管理,其他部門不得對外出租”的決定,首先,對小板橋變委托管理為直接管理,僅此一變,一年就為學校增加收入近20萬元;其二,全面清理長期低費和無償占用西站獸醫院房屋和私人用電、用水學校付錢的問題,年增加收入10余萬元;其三,及時修繕路西經營用房,改革租金管理,使路西經營用房年租金收入從8000元增加到年近5萬元;同時,妥善、徹底解決了原官渡區飲食服務公司醬菜門市長期無償使用我校房屋的歷史遺留問題。其四,在徹底解決了原官渡區煤建公司與我校的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經陳校長和晏副校長批準,投入資金20萬元,新建了經營鋪面21間共340余平方米,既做到了當年投入當年見效,又徹底收回了學校的土地。其五,認真貫徹落實校長辦公會議關于對路西原職工住房對外出租經營的有關精神。路西1至3棟有職工住房140余套,1998年底總務處將空房和部分歷史遺留的外來人員非法占房,共22套400余平方米交我處管理。在校辦、總務、保衛等部門的大力配合與支持下,我處采取先易后難、先內后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相結合,逐戶清理。經一個多月的艱苦工作,將外來人員長期無償或低費占房共10余套全部收回。為了讓路西經營用房能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在總務處對零星建筑清除的基礎上,我處在保衛處的配合下,全面加強了路西的治安、衛生管理和整治力度,衛生、治安狀況已明顯改善。至目前為止已交我處的22套房屋已全部對外出租。
4、引入競爭機制,依法綜合治理。市場經濟又是法制經濟,如何利用法律和競爭手段讓學校有限的資源產生利潤最大化,我們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首先,聘請了常年法律顧問參與我處的各種經營活動和管理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經營;其次,在經營用房的管理中完善合同管理,做到事前風險與利益明確,事中有法可依,事后扯皮減少;其三,引入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除校內商業街以外的其他經營用房,全部推向市場,實行不同方式的公開競價出租,并總結出“租金標準隨租期浮動”的既滿足不同經營者需要,減少矛盾,又增加收入的管理辦法;其四,在衛生、治安、水電管理等工作中,充分依靠有關部門,初步形成了內聯保衛、總務、精神文明辦,外聯當地派出所、工商、稅務、鎮(辦事處)、路政和承租戶為一體的管理體系。如水電管理,在動力科的積極配合下,努力做到“計量準確、收費合理、服務周到”。目前,出房的用電、用水實現了商業化管理,基本堵塞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