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管理處工作總結
5、以點帶面推行現代企業制度。打破舊的企業組織形式,推行現代企業制度,是我校校辦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我處全面配合動科院、農學院分別參與論證、組建了“九九飼料公司”和“農業科技公司”,“家禽育種公司”也正在籌建,即將運行。邁出了我校股份制科技企業歷史性的一步,為把學校無限連帶責任變為股東的有限責任和推動科技產業規范運作,找到了新的切入點。除此之外,實現了學校兩個企業和一個項目首批入選進入昆明高新區大學園區。正在積極申請進入由省教委和省經委組織建立的云南省“產、學、研聯合研究開發中心”,已通過專家論證,有望獲準。
6、強化內部服務創收功能。在學校支持下,先后組建了綠色科技中心、法律服務中心、土木環境工程設計研究中心。三個中心的組建為我校對外科技服務搭建了一個良好的舞臺,為規范對外服務的管理創造了條件。綠色科技中心剛一組建,在中心主任楊文良的帶領下,短短的幾個月中,已完成了40多萬元的對外科技服務項目,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土木環境工程設計研究中心,在滕紹文老師帶領下,已經開展了對晉寧縣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等5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實現了16萬元的經濟收入。法律服務中心在完成了我處和學校有關涉及法律方面文書的起草把關的同時也有了經濟收入。另外,在戴副校長的親自協調下,我處已將公路邊土地收回,建了一個花卉經營門市。
7、
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隊伍建設是根本,內部管理是基礎。為了更好地加強隊伍建設,吸納先進管理經驗,我處先后聘請李光輝老師為處內經營管理顧問,滕紹文老師為土木環境工程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興旺老師為綠色科技中心技術顧問。憑借幾位老先生多年的經驗和智慧,極大地增強和改善了我處的經營管理能力,有效地推動了我處工作的開展。同時,用制度規范內部管理行為,處內先后制訂了《科技產業管理處承包內部管理辦法》、《綠色科技中心目標責任管理辦法》、《法律服務中心目標責任管理辦法》、《土木環境工程設計研究中心目標責任管理辦法》以及《科技產業管理處工作職能、服務范圍和辦事規程》等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有效地規范了我處的管理和經營行為。
二、主要體會、存在問題及幾點建議
(一)、主要體會。
總結三年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果斷決策是關鍵;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自協調是保障;各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是動力;再加上我處有一支團結吃苦、拼搏創新的職工隊伍和有一套較為規范、建全的內部管理和工作制度,工作才會取得成效。幾年來,我處職工經受了考驗、接受了鍛煉,以下幾條經驗值得我處職工繼續堅持和發揚。
1、認真學習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切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貫徹落實我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樹立主人翁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服務意識,真抓實干。
2、實事求是、準確定位、明確方向。產業處承擔著校辦產業的宏觀管理和房屋出租經營兩種不同職能,如何才能將兩種不同的職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事實證明我處一直堅持的模擬“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這一定位和工作方向是可行的。
3、強化內部管理,建立風險與利益掛鉤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創造寬松、和諧、有序的工作環境,力求動機與效果的統一,這是我們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4、增強內部凝聚力,調動職工積極性。我處班子團結,職工團結,領導和職工思想統一,認識一致,這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我們堅持和發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辦產業的發展,仍需繼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這是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產業處的領導和職工的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都有待進一步提高,業務知識和技能十分欠缺,調控手段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對校辦產業發展的需要。
2、整體上還缺乏一套規范的對校辦產業的管理措施和監督機制。
3、有部分企業仍存在體制不順、產權關系不明、支撐不力、效益低下、虧損嚴重、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交叉存在,處理不好還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新的風險的產生。
4、發展速度緩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校的產業從數量到質量都是十分落后的,既無“星星”也無“月亮”,院、部、處和教職工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發揮,說的多動的少,失敗的陰影籠罩在廣大干部職工的心目中,擔心失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占上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念和措施還須進一步加強。但也要防止不顧客觀實際,一哄而起,盲目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