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廁改調查報告
公廁解決了人口集中的問題。一般家中有戶廁的對公廁的改造并無意見,且反應良好。而公廁情況并不如此良好,一般抱怨公廁的大致有如下三種: 一、公廁距家太近,臭氣熏天。 二、公廁內衛生狀況不滿意。 三、遇到刮風下雨,往返公廁不便(尤其是路遠者)。 由上圖表明,目前公廁如果廣泛推廣仍有一定難度,但作為一個最基本的行政村,公廁設施是應具備的。 4、廁改的優點 我們課題小組成員實地調查后發現,廁改之后露天糞缸消滅了。那種臭氣熏天、蒼蠅蚊子亂飛的作惡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嶄新的公廁和戶廁。像謝塘鎮山東村公廁的興建,使全村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為其創建紹興市級文明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廁改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大成就,也是我市已完成的一項實實在在的德政工作,大大改善了農村的衛生狀況,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5、廁改之后的不足之處 但又經調查發現,個別公廁內環境很差,臭氣熏天,有的公廁未及時打掃,便座上難以坐人,有的公廁內燈泡不亮,晚上去很不方便……總而言之,主要是這些村對公廁的管理不重視,管理工作沒有及時跟上,有些干部存在一種以為廁改完成,萬事大吉的模糊認識,這樣就不能使公廁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甚至使之成為農村又一環境污染和衛生難點,這就違背了廁改的初衷,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五、調查訪問后的幾點感受 1、領導重視是抓好廁改的基礎 像我們組調查的謝塘鎮,我們從該鎮有關領導中獲知,為抓好廁改工作,該鎮黨委政府專題召開黨政聯席會,機關干部會,全鎮性動員大會。鎮政府成立了廁改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各黨政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由黨委宣傳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負責指導和督促各村改廁工作。各村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落實職責,明確工作任務,同時該鎮領導在全鎮性動員大會上特別強調,聯村干部要深入農戶做工作,黨支部書記要親自抓落實,并多次下村落實指導,督促各村。從而進一步堅定鎮村干部的決心,形成了上下合力,齊抓共管,狠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2、宣傳教育是抓好廁改工作的前提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廁改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實點是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屬于群眾性活動。因此,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引導群眾自覺參與至關重要。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橫幅、標語、倡議書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使廁改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群眾的思想覺悟和自身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對這次徹底消除露天糞缸和建造公廁給予極大的擁護和支持。 3、把好“三關”是抓好廁改工作的關鍵 “三關”即“定點關”、“標準關”、“驗收關”,在定點時讓村民組長、村民代表參與定點,并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去抓好落實。不讓農民誤解為廁改只是上面下達給村干部的任務,與他們無關,而要切切實實的體會到這是他們想辦的,而且也是自己正在參與辦的實事。得到了群眾的諒解與支持。同時,各村嚴格按照水沖式三至四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