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鄰近縣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第二部分職教發展現狀與問題
據調查,全縣職校共有15所,其中公辦3所(職教中心、農廣校、駕校),企辦1所,民辦11所。共有校園面積180畝(含租賃),固定投資近XX萬元,教職工285人(專業教師124人),年培訓能力5000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一條規定,我縣民辦職業學校都只能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不能承擔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只有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經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通城縣職業教育中心,才是全縣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職招生資格的公辦職教學校,已經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市僅2所)。該,F占地61畝,建筑面積14680平米,教職工102人(含專業教師28人),在籍學生1843人(含電大269人,職高生848人,聯校726人),共設了電子電器、機械、中西醫、數控、模具、旅游等11個專業,其中電子電器為省級重點專業,今年職業高考質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當前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縣職業教育整體水平與經濟發展需求極不適應,主要表現:
1、多頭管理,無序競爭,導致招生環境惡化,生源外流。農廣校屬農業局主管,職教中心屬教育局主管,駕校屬公安局主管,其他民辦技校屬勞動局主管。民辦技校審批單位只有一家,但能夠給錢的單位涉及到教育、勞動、農業、團委、扶貧辦、婦聯等多個部門,重復補貼。各職教學校普遍存在著散布虛假廣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毀、挖奪生源等問題,學生和家長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選擇縣外職校,今年外流生源高達1500人以上,職!罢猩y”與學生“擇校難”同時并存。
2、設施落后,師資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低劣,品牌不優。絕大多數學校固定資產投入少,且設備陳舊,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加之學校又沒有規范的培訓教材,沒有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教學效果低微,技能培訓紙上談兵,這對于文化功底本來就弱的學生來說如同霧里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學生畢業后反映“學不到什么東西”。即使是縣職教中心要達到國家級中職辦學標準,還需新增80個教室、435間寢室、28間實驗室、8個實訓車間和1個圖書館等。
3、重復辦班,變相辦學,導致就業質量不高,聲譽下滑。如計算機、財會、機電、電子、文秘等熱門專業和低成本專業重復率達到80%以上,有的職校只要學生說想學什么專業就開什么專業,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相應師資和設施設備。有些學校辦學變成了“職業介紹所”,過分延長實習時間,并將企業支付的實習工資違法霸占,打著職教旗幟,變相賤賣學生勞動力,使職校社會誠信聲譽迅速下滑。
4、資金分散,審查不嚴,導致職教中心受惠不大,發展緩慢?h職教中心由于財務帳要通過縣核算中心審計,所以今年除分擔了400余名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外,春風行動、雨露計劃、春蕾行動、青春富康行動等項目資金從未得到分文。省政府規定“各市、州、縣人民政府也要相應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發展經費,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從XX年起,全省城市教育附加費安排用于職業教育比例,一般地區不低于30%”。我縣至今沒有設立職教專項發展經費專戶,資金分散使用,中職教育沒有得到大力扶持,招生規模難以擴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鄂政督[]2號文件對全省中職招生情況進行通報,我縣已排全市倒數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