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體系 強化管理 努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全面發展
(五)加大投入,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具有公益性質,應當由政府主導。由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其經費應由財政給予保障。從2007年起,市里實行社區衛生補助,按照全市城鎮人口每人每年15元的標準(其中中央補助4元、市財政補助3元、區縣財政補助8元)補助社區醫療機構。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要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必要的房屋和醫療衛生設備,對業務培訓給予適當補助。在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的基礎上,根據任務完成的質和量進行核撥補助經費。
三、強化素質,大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一)提高水平,大力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全科醫師系統培訓。首先抓好學歷教育。要充分利用在渝醫學院校的教育優勢,以院校教育為起點,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一批學歷高、基礎好、能力強的全科醫學人才。其次崗位培訓為重點。市衛生局將制訂專門培訓規劃,以市全科醫學教育中心、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基地,加強對社區現有醫師和護士的培訓。再次,有計劃地將高等醫學院校新畢業的大學生,選送到大中型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進行規范化培訓,培養高素質全科醫師。力爭到2010年在社區工作的醫護人員,經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崗位培訓率達到80%以上。
二是營造全科醫學發展環境。積極與人事部門配合,完善全科醫師任職資格制度,鼓勵和引導社區醫生向全科醫師方向發展。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入良性競爭機制,為人才流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和寬松的氛圍。為社區的全科醫師提供繼續教育和對外交流的機會,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質量。
三是做好社區衛生對口支援。要建立大中型醫療衛生單位支援社區衛生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完善對口支援制度,落實支援內容和具體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級醫院的交流合作。從2007年起,醫療衛生單位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結成穩定的支援和協作關系。大中型醫療衛生單位要安排中、高級職稱的有關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出診、會診并進行技術指導,注重幫助社區培養技術骨干,開展技術協作。有計劃地選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技術骨干、管理人員到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進修、學習,鼓勵退休醫護人員按有關規定到社區服務,發展壯大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
(二)完善機制,努力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一是完善管理機制。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管理,嚴格按照基本標準和服務功能要求,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明確執業范圍,健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建立社區基本醫療服務項目清單、基本藥目清單、基本診療技術目錄等規范管理制度。規范收費,嚴厲查處亂開藥、亂檢查、亂收費等不合理醫療行為。全面加強質量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二是完善運行機制。市衛生局將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物價局等有關部門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雙向轉診、政府集中統一配送、藥品零差率銷售及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工作,對沒有覆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區域,采取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原則,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予以補助。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為居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成功的經驗,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行機制,以更好地維護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
三是完善考核機制。要改進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執業監管,建立逐級考核、多方評價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把轄區居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對不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要及時調整、退出,保證服務質量。
四、加強協作,全面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政策市政府成立了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作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我們將積極做好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積極推動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的落實。各區縣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匯報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積極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配合,從行業管理角度,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原則、基本標準、基本服務功能、執業范圍、人員配備及準入等監督管理工作,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素質。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面對機遇和挑戰,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拓創新、積極探索,緊緊圍繞讓群眾享受到更加方便的社區衛生服務這一目標,抓住堅持公益性,轉換運行機制這兩個關鍵,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公共和基本三個特點,抓好切實降低費用、切實提高水平、切實規范功能和標準、切實加強管理四個環節,把社區衛生服務作為當前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抓實,推動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健康、持續發展,不斷增進廣大社區居民的健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