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主任培訓講話稿
我們學校從開始推行課改到現在,就一直有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我們學校的課改形式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提出了批評和建議。而詬病最多的就是課桌的擺放問題,我們堅持了下來。在此,借用我在XX年11月20日凌晨1點多夜不能寐時回答一位老師的問題而寫的一段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確實,沒有任何人規定課改的課桌應該這樣擺放。我們之所以堅持,就是因為這樣擺放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是最有利的。我們課改的核心是要構建學生學習的動車組,而不是我們原先課堂中的由教師這一個火車頭來帶動。要構建動車組,激發學生特別是學習小組的積極性,小組文化建設和小組評價機制就十分重要。如果教室里還是按插秧式坐法的話,這兩大保障措施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激勵和督促作用了。二是因為這樣坐更有利于學生的交流和監督。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學習成為必然。如果我們只在有問題需要討論時才合在一起,就很難將小組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目前很多人認為這種坐法不方便的根本原因還是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尚未真正轉變,總是不放心學生,沒有真正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是覺得自己講得最利索,講得最精當,總是覺得學生應該聽自己講,總覺得自己講才是最有效的,可是捫心自問,我們講了這么多年,學生賣帳了嗎?!
我校課改文化建設從學校層面來講,每周的升旗儀式,旗手和護旗手都是由學習之星和道德富翁擔任,師生齊唱校歌,高呼誓詞,凝聚人心。各個年級每天舉行午會,提振精氣神。打造連廊文化、食堂文化、辦公室文化、風雅頌文化長廊以及廁所文化;班級文化建設主要通過班牌、教室標語、上課鈴聲、課改口訣、學生作品展示欄等方面來進行;小組文化建設通過組牌來明確各個學習小組的個性化名稱、奮斗目標、每個組員的理想、座右銘、學習上的追趕目標和組內分工等等進行;小組評價是先確立明確規則,明晰操作方法,采用即時評價和每天小結以及每周公布的方式進行。課改之初我們要求每班按學校統一要求進行小組建設。通過一段時間運行后,我們發現少部分班級小組建設很有特色,于是學校提出小組建設班級化的要求,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上開展“小組建設”大家談活動。目前我們又在探索學習小組導師制,即任課教師配合班主任負責指導一至二個小組,并與小組成員表現情況捆綁考核,從而形成個性化特色的小組建設。我們現在正在制定小組銀行細則,對小組團隊成員的日常表現、學業成績、幫扶效果、進步幅度、特長發展進行量化計分,構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個人激勵機制主要通過道德銀行和學習銀行實現的,對兩個銀行的結果進行廣泛運用。比如張貼照片呀、定期表彰呀、擔任升旗手呀、期末報告給家長呀、評選優秀學生及干部的必要條件呀、用于畢業綜合素質評定呀等等。
7.方式多樣:我,F在還積極通過“迎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把課改向縱深推進!坝M來”就是迎接縣內外各個兄弟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到我校觀摩交流課改工作并收集意見和建議,“送出去”就是我們的教師送課到兄弟學校。不論是有客人來還是到其他學校去學習,對各個老師的促動作用是相當大的。對這個方式,很多學校都在用,但效果不佳。我建議,各位教務主任在活動開展前,應該對學習的目的性有個明確認識。根據本校教師課改中的瓶頸問題,熟悉學習對象的特點,然后又指向性地進行學習,可能效果更好!
8.評價創新:我們建立了“333”評價體系,對教師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盡最大努力進行量化評價,盡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評價每一個教師和學生。
三個銀行:學生道德銀行、學生學習銀行、教師專業發展銀行
三個報告:學生素質報告、課堂教學改革診斷報告、學校發展報告
三個檔案:學生成長檔案、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學校成長檔案
三、規范特色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應具備“計劃、目標、組織、教師、學生、課時、評價” 這八大要素。開發校本課程應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制定開發計劃。計劃制定后,每一年度還應擬定課程實施方案。我校在課程資源開發上力求做到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校本課程活動化。
1.國家課程校本化
國家課程校本化,即不斷優化導學案和開發微課系列。
。1)導學案: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認為,導學案應具備課程標準對本課時學習內容的要求,然后再據此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然后應有學法指導,在學法指導的指引下,對本節應學知識以問題化的方式進行分層次呈現,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內容,對不能解決的內容學生集體討論解決或由老師點撥指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