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質量推進會發言稿
各位老師,大家中午好!
上周四下午,學校行政組就我校在xx市素質教育百分考核中只取得三等獎的情況召開了會議,會議從1:40—4:20,其中大部分時間講的是百分考核中的失分點及其今后的改進措施,行政組成員在會議中群策群力,想到了一些辦法,現在,我就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和布置。
一、我們的成績到底差到什么程度?
百分考核我校的總扣分是7.8分,其中教學工作這一塊扣分為4.8分,教學常規中的課程實施扣0.3,有效教研扣0.2;非畢業班語文優秀率3分扣0.6,數學優秀率3分扣0.3,英語優秀率2分扣1.4;畢業班語文優秀率5分扣1.5,數學優秀率5分扣0.5,英語優秀率4分,是唯一沒有扣分的欄目。
語文優秀率合計扣2.1分,數學優秀率合計扣0.8分,英語優秀率合計扣1.4分。
接受測試中最薄弱的是:畢業班的語文優秀率,非畢業班的英語優秀率。
也許大家還把成因歸結到外地生身上,但這些成績的統計都是剔除外地生的,因此,我們每個教師面對這個成績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用許校長的話來講:這是令我們每個教師感到恥辱的成績。
二、許校長就提高教學質量作了哪些指示?
1.加強學科質量調研,將每月一調研落到實處。
2.營造教研的氛圍,教研課要關注問題的指出和效率的提高;加強日常的巡視,看教師是在群體小教研,還是在群體購物、聊天、游戲?
3.行政組深入隨堂聽課,善于發現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教師只有上好隨堂課,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丁主任)
4.組織和安排學校行政和教學骨干的課堂教學示范活動。
5.督促教師從“冷水煮蛙”現象中解脫出來。(解決業務長期不進的問題)
6.為教學能力不強的短板教師施加壓力。(進行跟蹤聽課,進行診斷性的過程評價)
三、當前,我們應該怎么辦?
(一)正確認識,解放思想
分管基礎教育的倪局長在百分考核調整思路中提到的第一條是:講外地生放進測試的范圍。會場上的我聽到后,腦袋“嗡”的一下,完了,我校的外地生這么多,永世不得翻身了!因為通過一個多月的五3班的語文教學,我算徹底地了解到外地生中到底有多少“牛鬼蛇神”了。
但現在,我的心里已經趨于平靜。改變我的第一個原因是許校長行政會議上的一句話“這只是一種思路,具體的方案還沒有出臺。假如要把外地生放進測試范圍,相信也會區別對待的。”改變我的第二個原因是在會議中聽到:曾經有個局長到三星小學調研,講到外地生的問題,局長也感到,外地生的學習成績實在是太糟糕了。改變我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的工作應該對得起教師的基本良心。我怎么可以為了自己的點滴私利而忍心放棄一個本沒有錯的外地生呢?很多外地生的差并不是智商問題,而是外部的環境問題,生活已經對他們不公平了,我們做老師的,還有什么理由虧待他們呢?
所以,老師們,我們的思想要解放,“能拉一個是一個,能學一點是一點”應該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這也能充分體現我校的核心價值觀“智慧與愛”。
(二)行動起來,真抓實干
1.上好教研課和隨堂課,首先向課堂要質量。
課堂,特別是日常課,永遠是提升質量的主戰場。
先講每周一次的教研課,前期我們也舉行了很多次,其中的語文活動我是次次參加,(遺憾的是數學和英語我沒有親自參與),但總覺得主題不夠鮮明,研究不夠深入。
下面就以語文教研課為例講講改進方法,希望能給其他學科以啟迪。由于語文課文中具體教學點的不明確性,我們的老師往往不明確不同類別的課文到底要教些什么,學生到底要學些什么,到底怎么學。拿著現成的教案就進了課堂,內容十分飽滿,學生也十分積極,課堂也十分熱鬧,但是,一課下來,學生到底能學到些什么?能否掌握考題的基本解題方法?
以后的每次教研課活動我覺得要分如下幾步走(1)根據文本的體裁或特點,確定研究的專題《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和基本思路》(2)以備課組為單位,提前一天進行集體備課,主要以說課的方式進行,每個教師必須為研究課貢獻智慧,提出改進的策略。(3)上課,聽課。一切圍繞著研究專題展開。(4)評課。優點簡潔明了;建議毫不吝嗇。每位教師必須講出至少兩點的改進意見。(5)執教者執筆,備課組長審閱修改,形成此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和基本思路,在本周末前同時發到包和飛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