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家長座談會學校發言材料
認真搞好集體備課,用集體智慧實現優質課堂共享。堅持每周每學科開展兩次集體備課制度,領導干部分班定組,親身參與,促其活動過程制度化、規范化,活動不走過場,真實有效。并按要求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共同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目的就是著力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目標就是讓優秀的集體智慧成果大家共分享。各年級組長、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組織到位、管理到位、督查到位,做到了集體備課時間制度化、備課研究程序化、備課任務目標化。通過推行集體備課制度,極大地縮短了優秀教育成果轉化周期,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成熟步伐,推動了校本研訓工作的深入開展。
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轉變思想觀念,規范管理行為,在嚴肅紀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學校各項工作的管理、督查、考核力度。建立有效管用的管理體系,理順各處室各部門的工作接口,明確各崗位的職責目標、權限和相互聯系,優化工作程序,從而實現高效率、高水平管理。
一是我校實施平安校園全程管理、全天候管理、全方位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全面落實新的崗位責任制度和教師值班制度。要求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行,保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人人參與,不留死角,保證做到事事有人問,處處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都能做好。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崗位責任目標獎懲標準及考核方案,通過過程管理落實到每個細節,促使大家自覺遵守,認真履責。
二是繼續推行民主化、自主化管理,實行“十星級”班級達標評比制度。通過二年的實踐,我校的 “十星級”班級達標評比制度已逐步完善成熟。本學期達到“十星”標準的班級由最初的一個沒有到現在的7個班,達到8顆星優秀標準的班級由最初的七個班達到現在的十八個班,達到5顆星以上合格標準的班級由最初的29個班達到了現在的37個班。星級評比制度試行以來,同學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學校管理要素更活躍,效果也更加顯著了。逐步形成了互相監督,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良好風氣。xx年5月23日,承德晚報以《xx縣中學開展“十星”評比活動》為題進行了報道。今年中考結束后縣教體局將組織全縣中小學校長到我校參加“班級星級管理”現場會。
三是廢品回收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勤儉節約的意識都大大增強,僅xx年度廢品回收總收入3萬余元,建校以來廢品回收累計收入6萬余元。學校把這些錢全部用來獎勵學生和幫助生活困難學生,累計獎勵救助學生達360多人。
現在,我校以崗位責任制度為核心,以班級星級評比制度為主要方式,以民主化、自主化管理為輔助手段的學生管理工作,已積累起豐富的經驗,受到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普遍認可,通過全體師生的努力,學校管理已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的軌道。
加強環境建設,提升文化品位。進一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校文化品味,突出“讓先進文化時刻充滿校園,讓多彩的校園處處體現教育”的學校文化建設主題,按照“校園建設營造獨特的文化氣息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名人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實現“環境育人,環境改造人”的創建目標。
以班級文化建設為抓手,實施學校文化建設精品工程。各班根據班情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選擇道德觀念、心理素質、人格培養、文化修養的某一方面作為突破口,布置教室環境,設計班級標志,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學生自己設計的“班級管理直通車”、“我行我秀”、“班級之星”、“心系書香”等欄目,非常有特色,欄目常換常新,培養了學生的志趣和才能。班級實行兩套班委會輪流管理制度,以此分擔班級的管理壓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了班級的管理文化,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以校本課程開發為突破口,實現學校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辦好校園周刊和校園之聲廣播。通過校長信箱欄目公開落實和解決學生來信建議,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語言文化交流、透視學校管理和學生與校長聯系溝通的需要。結合書苑文化長廊里的契丹族文化的相關知識,組織教師編寫一套與之相關的校本教材,以便讓學生更全面了解家鄉的文化知識與民族風情。我們將這些文化長廊、名言警句以及校本教材中的內容、學校大事記印成題發給師生答卷,目的就是把師生的關注點引導到學校的發展上來。到現在為止,我校的校園之聲共播出423期,校本教材編輯出版了4本,校刊共出了26期,校本課程的開發為和諧校園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xx年,我校先后被評為“市級和諧校園”和“縣級十佳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