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論點和論據
當然,提煉、確立正確的論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無所得,表明原來所獲材料是“貧礦”,提煉不出精華來。遇到這種情況,只有另換方向,進行新的資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資料不必急于處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場合有用,可保留下來作為資料儲備;二是發現材料很多,信息蘊藏量很大,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復比較中加以選擇、提煉,舍去與論題無關的材料,確立一個明確的觀點;三是發現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論點早已為別人談過,而且別人闡述得比自己還要高明。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如下辦法:其一把別人的精彩意見,經過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構思,用不同的材料,說明自己的觀點;其二改變論述的角度,重新組織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
從材料的提煉中確立論點要力求正確,并有新的見解。確立的論點,首先要能說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據。如果自己都認為不妥當,那就須趕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煉。做到論點不但能說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樣論文撰寫就有了把握。為此畢業論文的作者,在確立論點的過程中,還要虛心地向導師請教,求得指導。除導師之外,還應得到其他有經驗教師的指導,導師和有經驗的教師理論基礎厚、思路廣、經驗多,經過他們的指導可以少走彎路。
二、確立論點應掌握的原則
(一)論點的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就是要求畢業論文的作者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并揭示其規律。這首先要求論點正確。如果論點不正確,就會使整篇論文歸于失敗,比如《論中國的農村改革》一文中說:“中國的農村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性環節,農村的改革之路也成為城市改革的必經之路。”這個論點是不正確的,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1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十分明確地指出;“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顯然,城市改革與農村改革因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狀況不同,經濟社會環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體形式的改革之路,這也是十分明顯的,如果以農村改革的模式來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也為實踐所證實。所以,論點要正確,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結論。
其次,論點的表達要準確。如果表達不準確,就不能確切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并且會給閱讀者帶來困惑。如《談談物業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為了強調物業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業流通能使價值的轉移和價值的增值得以實現。”這就使閱讀者困惑不解了。眾所周知,商業是商品資本的獨立化形態,其職能是實現預付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使商品的轉移和價值的增值最終得以實現,而文中所講的物業流通可以轉移價值,并使價值增值得以實現是什么意思呢,實質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業流通中耗費的費用是生產性流通費用,這種生產性流通費用在一個恰當的限度內,其耗費可以轉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價值增值,為物業流通領域的經營者帶來利潤。但由于作者表達的不準確,引起了認識上的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