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全民醫保構建困境的出路
4“全民醫保”需要巨大的財力投入,建議通過發行健康彩票來籌集資金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均衡,國家財力還不足,為確保全民醫保體系能順利構建,政府應從多渠道募集資金,發行健康彩票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籌資方式。在這方面上的成功經驗可以從體育方面取得。我國自1987年和1994年開始發行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以來,至今已銷售2800億元人民幣,彩票銷售收人的35%用作社會公益金,so%用于返獎,巧%作為發行費用,現已籌集到公益資金940多億元。目前公益金的使用已經突破民政和體育的范疇,延伸到醫療、青少年發展等方面,其中中華骨髓庫一XX年就獲得 1.8億元公益金資助。福彩和體彩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用于健康彩票的借鑒,發行健康彩票是既符合民眾愿望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集資渠道,不失為國家衛生籌資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同時,健康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應該高度專向化、合理化,由專門機構進行監管,使之成為困難地區、困難人群的特殊救命款。
5“全民醫保”要“有法可保”,一個事關全民的改革需要有法律的保障
法律不僅僅是來約束公民的行為,對于保障社會穩定運行、樹立權威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個事關全民的改革運動,有法律來保障就顯得更為重要。有關立法機關應該考慮起草《全民醫保法》,以法律來約束政府和社會的行為。這樣首先明確了政府的責任和行為的邊界;其次有了法律,那么經費來源不成問題了,對其的管理和使用也更能規范,避免資金的濫用和挪用。中國長期的改革與立法方面都存在一個不好的定律,就是“改革先行、立法滯后”。“改革先行、立法滯后”這固然會使改革充滿了探索的活力,但是由于沒有約束,政府行為越界和不作為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在醫療改革以及其他社會保障領域,也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這一點,醫療界應該向教育界學習,《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制定和實施,對教育界和政府都產生了巨大了影響。有了法律的約束,各級政府沒有了逃避責任的理由,也使教育經費在各級財政支出中占據了不可動搖的位置。同為政府作為主體地位提供的公共服務,教育界立法可行,醫療衛生的立法也應該力求做出實質性的探路。因此,“全民醫保”要“有法可保”,現實而且必要。6強化政府的責任意識以及職能意識,保證“全民醫保”架構的實施
“全民醫保”已成是我國政府著力建設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全國人民一個共同的美好愿景。“全民醫保”歸結到一點上就是要保障居民以負擔得起的價格獲得醫療保健服務,是社會醫療保險的終極目標,也是全民健保制度的基礎。這樣的國家社會醫療保險模式的健康發展取決于其特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背景,這也要求政府應該相應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強化政府職能在實現這偉大愿景中作用。因此,我國在積極向全民醫保健保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制度建設的發展路徑,還要特別重視制度建構和運行績效分析,要確實結合我國現有國情,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這對構建“全民醫保”的速度和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政府的相關工作做得越好,越能縮短“全民醫保”目標實現的時間,更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發展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