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sci論文?
concise:論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學內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樣撰寫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學論文?
據估計,屬于語言和寫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屬于實質性內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為了有的放矢,應該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無新意,重復他人工作(國際刊物最歡迎的是具有原始創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發現,但未能很好地提煉、升華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單純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論的分析;
僅僅是區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義、可以推廣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僅僅是國外方法在中國某一地區的應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組織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國外審稿人難以看懂。
怎樣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術、新儀器對自然過程進行觀測,取得新資料;對新資料進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礎上建立新理論。
用新的思路、理論或方法對前人取得的觀測資料進行分析,得到新的結論。
立足于我國特有的自然條件(如黃土高原、黃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發現新的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
對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論提出質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樣對觀測資料進行提煉、升華?
以新的理論、概念為指導。如地貌學的臨界理論、復雜響應理論。
建立模型:經驗統計模型;有物理基礎的模型;模糊模型;系統動力學模型;灰色系統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等。
在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論。
在gis平臺上進行研究成果的集成與表達。
怎樣進行文章的組織?
文章的結構
語言
圖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學問題和目的、方法,主要發現、結果、結論。應具有自明性。
關鍵詞:準確、規范、不要太偏(否則會影響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問題
介紹論文的背景,本領域的前人研究與現狀,尚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進而提出本文研究的問題和目標。
方法(理論或觀測技術)
所取得的資料(資料是如何取得的,對資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與結果(邏輯推理、理論推導、建立模型、模型的驗證);
結論。
語言:
使用嚴格的科學術語,不使用未經定義的似是而非的說法,對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給出明確的定義;
語言要準確,少用語言,切忌將科學術語生硬地譯回到中去,使國外審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較強的邏輯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實的依據),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躍。可以看一點邏輯學的書,包括數理邏輯,以提高思維的嚴密性。
寫出地道英語論文的竅門:
多讀,多記,多背,不妨采用小學生學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當語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可直接寫出英文,而不要先寫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詞。只有能用英語思維的人才能寫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國外審稿人常會對語言進行修改,與你的寫法對照,會有很大收獲。
圖表:
地圖是地理學家的特殊語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結晶。
用相關圖、變化曲線、分布圖來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語言敘述要直觀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