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畢業論文答辯稿
3.1.4 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嚴格控制陪伴和探視,盡量減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配帶口罩。化療期間注意觀察白細胞數,白細胞數<1.0�109/l時,對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
3.2 預防內源性感染 大多數學者認為內源性感染與腸道菌群移位有關,內源性病原體來自患者本身。白血病患者,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導致組織對細菌、病毒、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極易導致感染。特別是在化療后骨髓抑制發生粒細胞缺乏時,則感染較難控制。這類感染既不能通過隔離傳染源和注射疫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不能通過消毒、無菌操作來預防和控制。因此加強預防感染的護理更具有重要意義。
3.2.1 口腔、鼻腔 含漱與口腔護理能保持口腔清潔,使常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脫落,能預防口臭與感染[1]。告知患者漱口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保持口腔清潔的方法,每餐前后漱口,用軟牙刷刷牙,以防出血,并用朵貝氏液或洗必泰溶液含漱。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易發生口腔潰瘍,監測口腔ph值,ph值降低有促進白色念珠菌繁殖的作用。口腔ph值降低時改用3%碳酸氫鈉溶液含漱。鼻前庭用棉簽蘸洗必泰溶液滴鼻3次/d。
3.2.2 外耳道、腸道 用3%雙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d,然后用干棉簽揩干。口服腸道非吸收類抗菌藥物,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2]。做好患者個人衛生及飲食護理。
3.2.3 皮膚、肛周 修短指甲、頭發,定期藥浴,每周1~2次,用1∶2 000洗必泰進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換消毒衣褲,保持清潔、干燥、舒適。每次便后使用消毒軟紙擦拭肛門周圍,并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防止發生肛周膿腫。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 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細菌的急劇增長,增加醫院的感染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既要考慮選擇的藥物品種、劑量、用藥時間、給藥途徑、療程方面要與患者的感染狀況及其生理、病理狀態相適宜,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時又要防止人體內菌群失調,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與細菌耐性的產生。在化療結束后粒細胞缺乏時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縮短骨髓抑制時間,從而達到有效地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