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畢業(yè)論文通常是一篇較長的有文獻資料佐證的學術研究論文; 主要目的是探索、討論或分析一個實際的或帶有理論性的問題。本文著重介紹英語專業(yè)學生如何做好英語畢業(yè)論文撰寫的準備工作。
論文撰寫準備工作實際上是一種帶有批判性的閱讀和權衡證據(jù)的科研論文寫作實踐。這種寫作實踐不僅是對幾年大學課程學習的綜合知識檢查,而且對畢業(yè)后從事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是給畢業(yè)生一次學習使用圖書資料,吸收新知識的好機會。
選題
一般來講,選題一下子是很難確定的。比較容易的做法是先選一個總的課題,然后圍繞總題找材料閱讀、思考,最后確定哪一個方面或哪些方面可以在論文中加以運用和發(fā)揮。比如,你對語音很有興趣。若選“on english phonetics”,題目就太大了,不如選“o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in m iddle school”,因為這個題目范圍小,直接與你從事的英語課堂語音教學聯(lián)系起來,比較切合實際,寫起來也比較順手。同時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通過中學教學實習多少都有某些實踐和體會,寫起來就更容易一些。在選題方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 題目要富有意義,要有嚴肅性。
論文寫作是一項嚴肅的學術研究。你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創(chuàng)見,其目的是要讓讀者從中思考并獲得新的信息。題目沒有意義和嚴肅性,其論文必然不會有多大學術價值。
(2) 要結合個人特長和研究能力。
比如,你對語言學和詞匯學都有興趣,但你更喜歡詞匯學,并且平時閱讀和積累這方面的材料也很多,可以說是你的專長; 那你最好選這方面的內容去寫。因此,要根據(jù)個人的特長和能力選擇符合個人實際的題目去寫。
(3) 要結合個人手頭的資料選題。
論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和論點一般是以資料研究為基礎的。如手頭僅有一、兩本書或幾篇文章,就想從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是不可能的; 即使得出結論,這樣的論文也是沒有多大說服力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你手頭的資料太少,不足為證。
(4) 要注意客觀性。
題目的選擇要竭力避免個人主觀性。有些題目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個人偏見。比如,這種題目: “which was the creater writer,mark twain or hemingwei?”就不太合適了,因為你的結論不是“mark twain”,就是“hemingwei”。這樣容易產生個人主觀臆斷。我們不妨改為“a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mark twain’ s and hemingwei’ s works”較妥。
(5) 要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結論。
若選“on english teach ing inm iddle school”是很難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題目太大,無法深入研究,應設法限制課題范圍,找到研究焦點。比如,“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太籠統(tǒng)、太廣,我們可以縮小范圍: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in middle school”。這個題目還可以再縮小:“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phone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這樣就把題目限制到最小范圍,從而容易得出個人的結論。
搜集材料
題目一旦確定,下一步是搜集材料(去圖書館或資料室查閱)。圖書館有成千上萬冊書籍,每冊都有書目卡、作者卡。用電腦先查閱與題目有關的卡片,找出與題目有關的標題,在自備卡片上抄下所有的書目。這樣做實際上是在編輯一部序言性的書目提要,通過翻閱書目提要得出新的標題,從而進一步擴展書目提要,形成一種文摘。
閱讀
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因為論文中大部分新的材料都來自于書籍、雜志或報刊。閱讀時,要學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確定有用的范圍,學會評價這些文章。沒有必要一開始就通讀,先翻翻目錄或索引,找出與題目有關的章節(jié)或段落。閱讀時,對無關重要的章節(jié)要快讀,直到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有時候,我們會感到通讀一本書而從中未得到對論文有用的東西,是浪費時間。這是司空見慣的,但不要灰心,至少我們可以了解到那冊書現(xiàn)在無用,但以后可能有用。
做筆記
眾所周知,記憶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把讀過的東西都一下子或長久地記在腦子里。沒有筆記無法寫出一篇理想的論文。做筆記的最好方法是用卡片。筆記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筆記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與主題有關的事實(證據(jù))、觀點或看法。多記點東西比去圖書館重讀有關書籍要容易得多,因此別怕記的多,怕的是如何篩選有用的東西,為論文主題提供充足的證據(jù),這才是至關重要的。要學會抓住要點,有選擇性地去記。
(1) 記錄文獻書目(見文后示例)
筆記包括兩種信息: 一種是上面提到的證據(jù)(事實)、觀點或看法; 一種是信息(資料)的來源(出處)。簡單地說,在文獻目錄卡上記下書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及出版日期等,但不要只用一篇雜志的名稱。具體要求見文后示例說明。
(2) 筆記種類
主要有三種: 直接引語、釋義和小結。記錄直接引語指記下陳述主題的作者原話; 釋義指用間接引語通過自己的語言寫下某一原始資料的中心意思(即主題思想) ; 小結指用自己的語言壓縮大量的材料(即綜述)。無論使用那種形式,都必須列出資料出處。
(3) 引文
引用別人的原話,一定要加引號。有時候,只引用某些部分,而省去一、兩段,要用間隔小園點“•”。如果省去一個句子或兩個句子的某一部分,要用三個小園點表示省略。如果省去一句的開頭,在省略的前面用引號; 如果省去句末部分,在省略和句末標點符號后用引號。這里要特別注意: 使用省略形式并不意味改變原文意思,句子結構必須完整,不能省略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語和謂語。還有一點需要提醒: 不要以為凡印刷出版的作品都一定是真實的。要學會在做筆記時區(qū)分作者對某件事的陳述和對某種看法的表達。如果出現(xiàn)幾個作者對某個事實有不同的看法,而你沒有充足的證據(jù)說明哪種是對的,一般的做法是如實地陳述兩種不同看法,讓讀者去鑒別,謹防主觀偏面性; 或者找有權威性的參考資料或百科全書查閱,得出可靠的、具有權威性的看法。
(4) 整理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