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中的細節問題
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地了解當地實際,把握新鮮事物,否則,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傳”的毛病,就容易發生“言之無物,空話連篇”的弊端。這是公文寫作的大忌。 五要統籌兼顧,科學組織。在遇到寫大材料或者是在省市領導來去匆匆,一人準備匯報材料來不及的時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經驗的做法就是采取“統—分—統”的組織寫作方法,即:統一研究寫作提綱,分頭去寫,最后一人統稿。這種方法注意的問題有三:一是根據各自的特長,科學分工。參加的人員有的對工業比較熟悉;有的對農業比較熟悉;有的對外貿比較熟悉;有的對穩定比較熟悉等等,各有特點,要注意發揮他們特長,誰熟悉哪方面的,就寫哪一部分,分工負責。二是擬稿人要按提綱去寫,如有大的變動,需征得主筆同意,以免走題;對一些細節問題,可以靈活掌握。三是主筆統稿時要把好“四關”,即:“政治關”,看看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是否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際關”,看看是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結構關”,看看結構是否合理、清楚,有無重復的地方,前后風格是否一致;“文字關”,看看文字表述是否準確,言簡意賅。該調整的調整,該刪減的刪減,該補充的補充。最后,送領導審查、定稿 。 二、謀篇布局 文章謀篇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表達效果,所以在確立了公文的主旨后,就要圍繞主旨對整個公文結構進行謀篇布局,考慮文章的組織構造及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使其“首位開闔,繁簡奇飛,各極其度。” (一)、基本要求 一是完整連貫,首尾圓合。所謂完整是指文章的結構布局有頭有尾,首尾圓合,通篇一體,連貫就是通篇一貫。要求文章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片斷與片斷之間,前言與后語之間,都要緊密連接,以一貫之,結構嚴謹、完美。二是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我們在安排層次和段落時,長短要適當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據公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詳密、有疏落,使全篇布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總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錯綜其勢,舒緩自如,給人一種抑揚頓挫、節奏鏗鏘之感。三是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應該崇曲忌直。謀篇布局的波瀾起伏和曲折變化,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錯綜復雜和發展變化,同時,也能滿足讀者、聽者的審美要求。但是,必須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開合、起落、曲直、伸縮等等,恰到好處。 (二)基本內容 文章的結構包括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兩種。 1、內部結構。所謂文章的內部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內在邏輯結構。在敘述性文體里,稱之為“線索”;議論性、說理性文體里,稱之為“脈絡”。不管什么文體,只要有一貫到底的思路,一脈貫通的邏輯,它就必然有一縷貫穿的線索和脈絡。思路是線索和脈絡的基礎;線索和脈絡是思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