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中的細節問題
表現形式。文章的主題、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為線索,如《項鏈》以項鏈這一事物為線索,《紅樓夢》以愛情悲劇為中心線索等,線索無形地穿梭著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構成嚴謹的藝術整體。作為黨委機關,我們平時處理的公文主要是說理性質的文體,基本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脈絡形態,它自身必須要具有條理性、貫通性和嚴謹性,即:分清先后順序,有條不紊地表達思想;合乎邏輯,合乎人們的思維形式,使文章流暢貫通;思想脈絡細密周嚴,沒有縫隙,沒有漏洞。 2、外部結構。所謂外部結構,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層次和段落。層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內容表達的次序,它著眼于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是行文時自然形成的基本單位,它側重于文字表達的需要。層次和段落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層次著眼于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于文字表達的需要;一般來講,層次大于段落,即幾個段落表達一個層次,但也有時段落的劃分恰好與層次一致,二者相等;層次安排方式有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和對比式,根據作者的思想或者線索來決定,段落劃分強調的是集中、完整和勻稱。二是過渡和照應。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內容前后連貫的一種重要結構手段。過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先后相關的兩個層次和段落上下連貫,前后銜接。照應就是文章前后內容關照呼應,能使結構嚴密,脈絡連貫。三是開頭和結尾。古人語“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所以“虎頭龍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當然,怎樣開頭和結尾,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有利于主題的表達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諧。公文開頭多用開篇點題式:開門見山,起句發意,直接揭示主旨,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句句奪目,先聲誘人,起句漂亮,觸及中心,富有魅力,讓人一見鐘情,如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落筆入題,說明緣由,交代作者寫作的緣由;開頭總說,提攝全文,先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分說。公文、特別是領導講話稿的結尾方式一般有兩種:醒明主旨,篇末點題;展望未來,鼓勵斗志,向人們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指明方向,鼓舞人們為實現它去努力奮斗。 (三)如何謀篇布局 要鍛煉思路。謀篇布局是思路的表現形式,所以,我們寫文章要提高謀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認真鍛煉思路,加強思維活動的邏輯性、條理性的訓練。毛澤東曾說:“寫文章要講邏輯,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講話的結構,開頭、中間、尾巴要有一種關系,要有一種內在聯系,不要互相沖突。”只有對內容經過精心思考,對文章的謀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動筆寫作,才能寫出結構嚴謹,邏輯性、條理性強的文章。要列好提綱,或打腹稿。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綱寫稿子,有許多好處:可以幫你組織材料;可以使你想問題更周到;免得一面寫一面想,寫時吃力不討好。列提綱,一定要在掌握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