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套路萬能模板
XX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的解題秘訣就是運用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來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兩種思路,而不是簡單的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來考慮。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想到內外因關系原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解決三農問題的第一種思路是“輸血式”——即以國家扶持為主。具體的說就是要增加財政支農資金和貸款,轉變政府職能,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輸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二種思路是“造血式”——即以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為主要途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鼓勵和扶持農村地區勞務輸出,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各項權利,統籌城鄉經濟發展。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找到了兩種思路并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題目還要求以“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為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那么這篇文章怎么寫呢?有的考生按照這種思路展開:分為兩部分,一是評價國家扶持思路的優勢和不足,指出國家扶持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外因;二是評價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指出充分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內因。
這樣的做答,雖然沒有實質性錯誤,但是違反了辯證思維的根本法則,強調了內因和外因的對立性,忽視了內外因的統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正確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解決“三農問題”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國家扶持思路的優勢和不足,指出國家扶持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外因;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農民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內因。
第三部分:根據內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應把國家扶持和充分發揮農村農民的主動性結合起來,切實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
再例如,關于“標本兼治”的提法實際上也是對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的運用。
2。利益分析,即主體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最主要的方法論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對利益,尤其是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會矛盾運動和發展的最終動因。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轉化成考察社會現象的方法論,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類社會現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經過社會關系的過濾和滲透,就表現為人的利益。需求產生利益,利益引發動機,動機支配行為,行為導向利益目標。當行為主體的某個特定利益目標實現以后,則會產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發新的動機并支配新的行為,導向新的利益目標,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人的思想行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規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適用于社會中利益矛盾問題的解決。例如,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構建有效協調各方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體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體,才能明確各方的利益需求,從而找到滿足不同主體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徑,最終解決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