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二月二的文章選
懷舊,總是在一些特定的時刻發(fā)生。同事送給我一把炒熟的黃豆,再一次勾起我對童年二月二的懷念。
在我們這個小城,二月二到來,家家都要炒黃豆的,叫著"炒蝎子爪"。至于為什么這么做,我是從不在心的。可在我的老家農(nóng)村,二月二這一天,家家戶戶大都是攤煎餅。主婦們一邊攤煎餅,還一邊念著歌謠--二月二,攤煎餅,蝎子蜈蚣去安陵(我們村南的一個村莊,曾發(fā)生過農(nóng)民起義)。似乎二月二就應該與蝎子過不去。但關于二月二的故事,在我童年記憶中扎根的還是龍的傳說。
在我們村西南五華里處,有個村莊叫龍王馮,傳說是龍王爺"打工"的地方。在這里,龍王爺在為"馮老板"做工的同時,還為鄉(xiāng)親們作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因此也就得到了眾百姓的敬仰和愛戴。龍王爺"返鄉(xiāng)"后,后人為紀念他老人家,為他塑了像、建了廟,還重修了一眼龍井,挖了一處龍坑。每年的二月二,人們就會來這里燒香祈福。慢慢地,二月二前后的三天里,龍王馮也就成為方圓近百里最大的廟會。
小時候,最愛趕龍王馮的廟會了。其一,可以給母親要上幾角錢,買一棵甜秫秸或幾個包子吃。那味道真的很誘人;其二,可以趴在戲臺子邊看大戲。雖然聽不懂唱得什么,但那一張張大花臉還是讓人很喜歡;其三,就是看人打架了。如果自己也能參與,那也真叫爽。打完架之后,跟在一群大孩子的屁股后頭,簡直也有一種英雄般的感覺。后來,自己上了學,進了城,除非二月二這一天碰巧是星期天,而自己又在家里無事可做,已經(jīng)很少去趕龍王馮廟會。最近的一次也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據(jù)說,廟會上的算卦先生很神,妻子非要去算命,我也只好陪同。燒了香,扣了頭,聽了一通算命先生的贊歌,妻子心滿意足。而于我,卻有點怏怏然。好像丟失了什么,可又無從找起。
又是一個二月二來臨。作為一個日子,她是那么的近。作為一段歲月,她又是那么的遠。因此,面朝家鄉(xiāng)的方向,默誦兒時的歌謠,也只有思緒萬千了。太多的曾經(jīng)都已成為記憶,除了在遙望中追思,又能怎樣呢?幸好,只是在遙望中沉思,并沒有在遙望中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