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文寫作的幾點感言
一、注意積累資料,是提高公文寫作質量的“奠基石”
廣泛占有資料是寫好公文的基礎,是提高公文寫作質量的前提。占有資料要日積月累。積累資料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工作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資料”;另一種是從文件和有關材料中獲取“第二手資料”。收集、獲取資料,要立足于本部門、本單位,著眼于本行業、本系統,關注社會有關情況,遵循適度、有用原則,廣泛采集感性與理性資料、現實與歷史資料、直接與間接資料、正面與反面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兩把刀、一支筆”。所謂兩把刀:一把是“機械剪刀”,剪貼報刊等資料;一把是“電子剪刀”,剪輯網上資料。所謂一支筆:就是采取摘錄、提要、心得式的筆記方法,摘錄文電資料,記錄會議講話等。積累資料的訣竅:一是多讀偉人傳。從偉人傳中認識偉人、領悟偉人的處事招術,從中得到啟迪,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多看上級機關文件。從上級機關的文件中學習公文寫作知識,熟悉公文寫作規范,提高思維層次。三是多學本職業務知識和有關政策法規。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不斷豐富業務知識,提高政策法規水平,熟練掌握有關標準制度。四是注意留心身邊素材,參加集中學習、開會,日常工作交流,參與有關活動等,要注意留心聽記領導的講話、同志的發言,善于對比分析和思考歸納。只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上述“三多一注意”,久而久之,寫作公文時就能達到運用自如、“信手拈來”的熟練程度,制作的公文質量也就可以不斷提高了。
二、正確理解意圖,是提高公文寫作質量的“定位鍵”
正確理解意圖,包括了解熟悉上級領導機關意圖,準確把握本級領導意圖。上級領導機關和本級領導意圖,是指上級機關和本級領導關于某項工作的指導方針、總體部署、基本要求和大致思路,是各級機關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的基本依據。起草公文要完整準確地體現領導意圖,必須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完整準確地把握領導意圖。要做到這一點,平時就要注意學習領會上級機關的有關指示精神,熟悉有關工作部署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級、領導和全局的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二是要創造性地體現領導意圖。由于上級機關的指示精神有時是指導性、原則性的,加之領導在考慮成熟某個問題前,其意見想法有時還不連貫、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公文時要善于把握領導意圖的精神實質,進行必要的提煉、概括、完善、拓展、創新,做到融會貫通。三是要善于拾遺補缺!笆斑z補缺”是指在起草公文和整理領導講話時,要完整準確地歸納整理領導意圖。尤其是整理領導的即席講話,有的沒有明確的標題,有的只是要點,這類講話往往有的是“半截子話”。這就需要整理者提煉標題,調整結構,補充內容,修正語句,規范口語,做到既不偏離領導講話的主旨,又要高于領導即席講話的“水平”,這才是寫作者的高招。
三、重視寫好提綱,是提高公文寫作質量的“關節點”
公文的構成與寫作通常包括“四大要素”、“五大步驟”。“四大要素”,即公文的主旨、材料、結構、語言;“五大步驟”,即精心設計提綱-認真擬制標題-劃好層次段落-巧設過渡照應-斟酌開頭結尾。其中最重要的是“精心設計提綱”。寫提綱,就是搭建公文構成中的“骨骼框架”,是公文作者思路要點的文字體現形式,是公文的間架結構和思想內容的“藍圖”。提高公文寫作質量,強調重在寫好提綱,目的是便于在寫作時按“綱”行文,一氣呵成,形成邏輯性較強的文脈。寫提綱好比“修房子”,只要把框架搭好,再砌磚和裝飾就不難了。寫好提綱猶如“編筐與裝糧”,只要把“筐編好”,按順序擺放整齊,再往里面“裝大米、小麥”就很方便了。根據不同的時限和文種要求,公文寫作提綱可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