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賞識教育”實施方案
7、注重賞識教育經驗和成果的積累
將實施賞識教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地記錄下來,可以是一個成功教育的案例,可以是實施過程中的一絲感觸,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反思等等。只要是做的,都可以記下來,最后匯編成教師自己的“賞識教育手記”。我們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賞識教育經驗座談交流會,賞識教育隨筆評比,優秀教育手記展評等。不斷地總結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使我校對賞識教育的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8、全面實施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賞識,作為一名教師還要能賞識自己的同事,賞識學生的家長。我們將利用隊會、班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讓學生也懂得如何去賞識他人,同學之間、同桌之間也要進行賞識。還將利用家長會和校報等各種途徑,向家長宣傳,使廣大的家長也能認識到賞識教育的意義,做到每天賞識孩子一次,以達到家長、老師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賞識學生就要堅信學生是聰明的,永遠鼓勵學生,從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我們經常會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賞識,當學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態度要寬容,語氣要和藹,批評時不大聲指責學生,這樣一來,學生會感到教師對他充滿尊重、信任,也許他們更懂得自愛和自信。所以本學期我們在課堂中實施《賞識課堂激勵語言及忌語條款》具體內容如下: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應把握好的幾個問題。
1、要實事求是。既不濫用賞識,又不吝嗇賞識,更不能錯誤地把孩子的特點當優點;夸獎要適度,對孩子的良好表現,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過度的夸獎。因為不切實際的過度夸獎,容易造成幼兒的虛榮心,效果適得其反。
2、要全面對待。在賞識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評。我們既要充分發掘孩子的“閃光點”,也要根據實際適時適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分清榮辱。只是賞識和批評的側重點不能倒置,賞識要講究方法,批評應考慮藝術。這樣,才能使孩子及時得到鼓勵,又能知道自己行為的缺點,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賞識引向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在大力推廣教育改革的今天,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已是必不可少。賞識教育要成為教師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賞識孩子,那么,孩子心靈的苗圃就會陽光明媚,春色滿園,孩子個性的幼苗就會一派生機,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