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工作實施方案
3、加強“窗口”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全區窗口行業要普遍制定完善符合本行業特色的服務規范和標準,全面實行掛牌上崗、文明用語。積極推行優質規范服務,有整潔的經營環境、良好的便民措施和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自覺抵制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人民群眾對行風滿意度達到85以上。
(四)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
1、加強理論宣傳和形勢政策教育。建立健全以區委黨校為主體的理論宣講隊伍,加強鎮街和企事業單位理論宣傳陣地建設,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宣傳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重要事件、重要紀念日、節慶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和升華“精神”,增強全區人民熱愛祖國、建設、加快發展的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加強文明市民教育,在全區市民中樹立文明市民意識、發展意識和大局意識。以“愛我航空城,爭做文明人,共鑄新”為主題,廣泛開展“向陋習宣戰”等道德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投身航空城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從長遠發展著想,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從支持重點工程建設入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使我區朝著建設“亞洲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國航空城邁進。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案》和重點專項工作方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區中小學校要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級婦聯組織要切實加強家庭教育工作,在社區、學校普遍建立家長學校并有效開展活動。各級團組織要建立健全團隊活動制度,在社區普遍建立團隊組織,經常組織青少年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科普、道德實踐、社會實踐等活動,全面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加強對文化娛樂場所,特別是網吧、電子游戲廳的有效管理,嚴格凈化電視熒幕,嚴厲打擊制作、傳播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的違法行為,不斷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制定并實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與發展規劃,全面完成為未成年人所辦的每件實事。3、以“知榮辱、除陋習、樹新風”道德教育管理整治活動為重點,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制定和完善公民道德建設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完善村規民約和市民文明守則等文明規范,廣泛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市民對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知曉率達到80以上;黨政干部能熟記,并主動宣傳。建立學習型組織,常年開展市民教育,做到有計劃、有教材,師資隊伍落實。80的街道建有市民學校,社區普遍建立教學點,并有效開展活動。規范市民行為,保持公共場所良好秩序,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禁煙場所無吸煙現象。影劇院、圖書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嬉鬧等現象,基本無手機聲音。車輛、行人各行其道,無亂穿馬路、闖紅燈現象。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座椅等公共設施得到精心保護,功能完好,能正常使用。倡導人際互助,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小孩者主動讓座;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他人的問詢;孤、老、殘、弱得到志愿服務。4、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貫徹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育資源整合,廣泛開展標準化學校創建活動;推行校務公開和收費公示制度,政府部門定期召開教育專項檢查,建立學校亂收費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長效機制和相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重視國民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以上。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我區航空產業基地建設方面的服務功能,不斷加強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創新步伐。要以航空產業基地為平臺,充分發揮我區職業技校的教學優勢,以聯合辦學為依托,培養大批航空產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促使我區職業教育進入一個良性、快速的發展軌道。5、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層科普活動場所建設,建立健全全區性科普志愿者組織,積極開展科普教育和培訓。全區性科普教育活動每年不少于3次。社區居委會全部設立固定的科普宣傳欄并定期安排科普宣傳內容,主要新聞媒體設有科普欄目,定期刊播科普宣傳知識,政府網站設有科普網頁,努力創造有利于科普工作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重點實施科技信息化、科技推廣應用、科技培訓等示范工程。實現人均科普經費支出達到3.5元以上,互聯網用戶達到12戶/百人,城市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60線/百人以上。6、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建設具有航空城地域特色的文化標志性建筑、文化體育廣場和文化風情線,提升城區文化品位。繼續辦好“全區各類運動會”、“廣場文化周”、“春節文化活動”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健全、完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文化陣地建設,實現區文化館達到二級館,圖書館達到三級以上標準,每百人公共圖書藏書量達到130冊以上;全區鎮街、社區文化站(室)建設全部達標并進入全省前列。加強文化隊伍建設,90以上的社區居委會有群眾業余文化輔導員,并能正常開展活動。建立并健全文化輔導員進社區、包片輔導制度,定期對群眾業余文化活動輔導員進行培訓。每個街道都有綜合性多功能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總面積每萬人達到500平方米以上,每個街道擁有業余群眾文體活動團隊數量達到20支以上。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達到0.15平方米,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12人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5以上。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決查處取締非法出版物市場、地下印刷企業非法出版活動及非法出版物。建立健全文物管理機構,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制度,有效落實文物工作“五納入”規定,對文物資源進行維護、開發和利用,文物保存完好率達95以上。7、大力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設立和完善見義勇為基金,堅持每年表彰獎勵見義勇為的先進個人與集體,群眾對見義勇為行為的贊同支持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和完善扶貧幫困機構和社會志愿者服務組織,經常組織開展社會扶貧濟困、愛心助學、助殘等捐贈和志愿者活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形成機制。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及遺體行為的認同率達到50以上,無償獻血量占臨床用血量的比例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