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機電學校常規管理實施方案
三是學校文化制度。包括學校精神文化(精神力文化)制度與行為文化(執行力文化)、形象文化(形象力文化),以精神文化為基礎,以制度和行為文化為重點,以形象文化為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表征。
2.教學管理
(1)教學管理的方向和目標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的特點,遵循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加強教學管理,確保教學的正確方向;建立和維護教學為主的工作秩序,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進行;深化教學管理改革,建立科學的教學工作體系;加強教師管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
①公共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定為4.5:5.5(文科為5:5);所有專業的專業課程都要注重與行業、企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專業實踐課程包含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技術等級證的考核內容,并根據市場需求至少每三年調整一次教學內容。
②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注重通過計劃管理、組織管理和質量管理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和教務工作規范化。在教師管理上,按照“因事設崗、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精簡高效、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原則,繼續實行全員聘任制以及責任制、考核制、獎懲制三位一體的管理辦法。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注意顯性與隱性結合、定量與定性結合、結果與過程結合,評價指向教師工作的改進與提高,考核指向教師的收入與去留升降。
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教學開支每年100-150萬元,占學費收入30%以上;所有專業必須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各種教學任務;嚴格要求,嚴格管理,規章制度涉及與教學有關的所有任務和過程并嚴格執行;專業實習做到“七有”:有計劃、有目標、有任務、有組織、有監督、有檢查、有考核。
④全部使用省編、部編教材,杜絕盜版教材。
⑤對教學工作的評價和考核以質量為核心,在《教師職責》和《教學工作質量考核辦法》中明確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嚴格按照《教學工作質量考核辦法》進行考核評價,并與評優、晉級、收入分配、留用解聘等直接掛鉤。
(3)教學管理的主要措施
①健全行政和業務兩種管理組織的教學管理組織系統,充分發揮專業教研室和學科教研組的作用。通過組織專題討論會、教學觀摩、聽課評課、經驗交流、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思想業務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師集體,形成良好的教風。
②以教學為中心,領導干部親自參加教學實踐。采用聽課、評課、蹲點、兼課等方式,深入以課堂、班級、教研組平臺的教學第一線。
③加強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實現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教務管理的規范化。主要包括學生學籍管理條例、學生學業成績考核與管理制度、教師教學常規、教材管理制度以及學校、教務科、專業教研室、學科教研組的職責權限等。
④嚴格教學常規。包括:涉及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查等環節的教師教的常規;涉及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等過程的學生學的常規;涉及課前準備、上課過程、下課與課間、課堂整潔等方面要求的課堂常規;涉及期初、期中、期末、假期的教學組織工作常規;涉及編班、排課、活動安排、學籍管理、圖書管理、儀器管理的教務行政工作常規;實驗實訓常規;教學檔案資料的分類與保存。
⑤突出教學質量管理。注重教與學、教學與教育、知識與技能的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根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要求,突出職業技能,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全部過程,完成教學任務,嚴格教學考評,達到教學要求。
⑥嚴格按照《教學工作質量考核辦法》進行考核、評價、獎罰。
3.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機制
(1)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機制的建設目標
通過完善實驗實訓設施設備、擴充圖書館、充實體育器材,并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時空,形成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機制的建設內容
①所有實驗室、實訓室和實訓基地每天午休或下午放學后向學生開放2小時,周末開放8小時,每周課余開放18小時;實驗實訓場地開放時和專業技能興趣小組開展活動時,配備指導教師。
②圖書館每周向全體學生開放46小時,其中周一至周五開放時間為12:30—18:30,周六和周日開放時間為8:00—12:00,13:00—17:00
③體育館每周課余向學生開放26小時,其中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后開放2小時,雙休日每天開放8小時。
(3)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機制的建設措施
①按照本項目建設要求和學校發展規劃,完善實驗實訓設施設備、擴充圖書館、充實體育器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