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主題班會團會議案
筑夢---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老師來參加我們高一(1)班“歌輕揚,夢飛翔”主題團會。
曾經有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生活在一幢典雅的老屋內。兩人一輩子都夢想著到南美洲“仙境瀑布”去探險,但他們始終都疲于為生活而奔波。直到女孩病逝,這個愿望也沒能實現。此時的這個男孩已是一位老人了,面臨他們老屋將被拆除的境地,他作出決定,要帶著屋子一起前往南美,去實現妻子和他共同的夢想!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圖片中一幕,五顏六色的氣球拽著一整幢房子飛向了空中。
夢想就是這樣神奇而美好的東西,它是生活的動力,它是情不自禁的一種熱愛,它賦予人們追求的力量。夢想無論怎么模糊,它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夢想成為事實。 紀德有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于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們的夢想;這美妙的消耗,便是我們的熱愛。
古往今來,人類生生世世在編織著夢想與希冀。若不是有了那些關于音樂的夢想,貝多芬何以在雙耳失聰后堅持他的音樂創作?何以創作出著名的《第九交響曲》?若不是有了那些關于水稻的夢,袁隆平何以從田間完成偉大的創造?何以用枯瘦的雙肩擔起全球的飽食之憂?一個有夢想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著追求于某種恒久的價值。這價值,在貝多芬心中是內心的釋放,在袁隆平心中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學的美感”,在喬治奧威爾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
我想無論是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偉人,還是現在處于十六歲花季的我們,都是生活在夢想中的。也許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同,甚至大相徑庭,但我們都是追夢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同學的夢想。
【放ppt】
我們的夢想,是一個簡單的信念。也許是十六歲的豪情壯志,也許是青春期的迷茫與沖動;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接下來我們就深入談談同學們的夢想。
逐夢-----
短劇劇本
[開場]
老師&學霸+胡沁瑩
我是。我不會是。我也許是。
我想。我沒有想。我曾經想。
我給。我給不了。我試著去給。
決定。我無法決定。我如何決定。
飛,飛了,飛走。
[引]
胡沁瑩
用一種外行問法,選文科好還是理科好?
夢
問你啊。
胡沁瑩
這可是高考!你天天聽著人家這個選化學那個選歷史的,還有選什么都無所謂的神,你竟然不著急?
夢
你呢?
胡沁瑩
我要么就選文科,讀個新聞系。我現在擔心要做記者呢,不進復旦就完蛋了。
[學霸]
學霸
你真的確定要選文科么?
胡沁瑩
怎么了?
學霸
(無所謂)
沒什么。[停頓]
(突然開始)
就是……你看看今年這本招生簡章,不是我們不想選文,差別待遇!
學霸出。胡沁瑩盯了她一會兒,低下頭。
夢
這樣子真叫好笑!
胡沁瑩
你難道比我有數?倒講講你想做什么!我一定要活得現實點,懂不懂,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這是我對全家人的責任。我理科不好,但是……拼一拼總是可以的!
夢
你不想想高考以后?大學畢業,你拼了一年想要過的日子,就留著給別人決定嗎?
胡沁瑩
別管我。
[老師]
老師
(胡沁瑩不時點頭)
我是不建議你選理科的,為什么要盯著理科呢?政治不就很適合你嗎,仔細想想,你要發揮優勢。再去考慮考慮。
老師下。胡沁瑩佇立,隨后踱步。至舞臺前端,抱膝坐。
[高潮+結尾]
胡沁瑩
一流智慧的檢驗標準,是在腦中容納兩個相反的觀念,而仍行事自如。我沒有這種智慧。
學霸
生命本來黑暗。
老師
生命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勵——
學霸
激勵并不理智。
老師
一切激勵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
學霸
知識沒有用處。
老師
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夢想。
胡沁瑩站起。
胡沁瑩
這是怎么了。這些嘈雜的聲音嗡嗡作響,是它們擾亂了我,還是我的心,原來就太亂了。
夢
走吧。走出去。
胡沁瑩
(向前邁步,環視,急切地)
剛剛那個聲音從何發出,我無法辨認。
夢
走吧,走下去。
胡沁瑩
(憧憬地)
我想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我想要看到每件事物的美好。我想要在畫里描繪我想過的日子,不是在選科、在高考卷上。我不要用一個接一個的分數決定我的命運,走向他們的理性、安全、得體——憑什么,我就不能有我的瘋狂?
[停頓]
(苦笑)
那么我怎么解釋我的責任呢?
老師&學霸
(輕聲)
我是。我不會是。我也許是。
胡沁瑩
我還是選文吧。
[停頓]可是……
夢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打開一扇窗,每一片落葉都是美的。筆尖擦過白紙,只能聽到瑟瑟的秋風。你看見那孤寂的燈影嗎?你看見鏡子中熒熒的光嗎?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而你的眼睛現在卻看不見了。你再也不去碰調色板,干了的顏料中,再也看不見倒映著的那個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