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發展強 黨建強”先進非公有制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為提升年(xx年全年)。提升年主要工作:一是結合爭創活動“六好”標準設計,以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為目標,圍繞創先爭優活動設計開展特色載體活動。二是積極發展非公企業新黨員,開展非公企業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雙找”活動,壯大黨員隊伍。三是深入調查、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精心挑選特萊紡織、小島衣料、國遙博誠等一批經濟效益較好、黨建工作較為優秀的企業,通過“一企一策”的方法,努力培育成全區活動先進典型企業。
第三階段為成果年(xx年全年)。成果年主要工作:總結提煉“雙強爭優”活動過程中的新鮮成果和典型經驗,多形式多途徑進行廣泛宣傳,有計劃、有步驟地把點上經驗及時推廣,積極發揮先進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區非公企業科學發展。
五、展開“雙強爭優”活動方式方法
1.多渠道選拔黨組織書記。在黨組織書記的選拔上,必須明確要求人選應該是企業內黨性強、懂經營、會管理、有威信的從業黨員。在確定負責人的過程中,要注重征詢企業管理層的意見,并通過組織推薦、充分醞釀、黨委考察、黨員大會投票選舉產生黨組織書記,力求做到上級黨委放心、黨員員工贊成、企業主滿意。
2.配強黨組織班子。在黨組織書記有效選出的基礎上,企業黨組織堅持從改善結構、優化組合出發,按規定程序確定黨組織班子其他成員。同時應注重從企業中層骨干和技術崗位上的黨員中培養一批政治素質好、善于做職工思想工作的黨務工作后備人才隊伍,并進行跟蹤管理。
3. 充分發揮“局企掛鉤”結對幫扶的作用。掛鉤單位要在“雙強爭優”活動中,按照“六好”標準,幫助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全面加強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共同探索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新方法,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還要求關心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對企業遇到自身解決不了的困難和問題,要充分發揮機關單位的信息、人才、政策等優勢,協助企業尋找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力求每年為企業解決1-2個難點問題。
4.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和指導員。根據非公企業黨組織自身情況,合作區企業黨委從機關單位黨政班子成員、中層以上干部中選派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黨務工作經驗,工作負責,作風正派,善于做群眾工作,組織協調能力強的黨員同志,深入非公企業中指導和參與黨組織建設工作。并定期召開黨建聯絡員和指導員工作會議,聽取他們的工作匯報,相互交流經驗,共同分析、研究、解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5.加強群團組織配套建設。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幫助企業教育和團結廣大員工。同時黨建指導員可以依托工會、共青團組織做好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工作。加強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在協調勞資關系、維護員工權益等方面的特殊優勢,把廣大員工團結在黨組織周圍。
6.抓好黨員教育。在制度上,要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員“三會一課”制度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在時間上,要堅持業余的原則,做到生產、學習兩不誤。在方式上,要堅持以集中為輔,分散為主的原則。在內容上,要有針對性,把理論培訓、文化培訓、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強化黨員的角色意識,提高黨員崗位技能。在方式上,要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為企業需要、業主支持、黨員歡迎、員工擁護。
7.做好流動黨員管理。非公有制企業是流動黨員的集散地,也是“口袋黨員”的集中地,針對“口袋”黨員的難題,重點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加強對流動黨員的信息管理,督促非公企業黨員按黨章規定接轉組織關系。同時,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應以組織形式出面與組織部門搞好協調,著力解決黨員組織關系接轉“三上”“三下”(“三上”:村→鄉鎮→縣委組織部→企業,“三下”:企業→縣委組織部→鄉鎮→村)難題,幫助流動黨員搞好關系轉接。積極開展對流動黨員的關懷活動,增強他們的組織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鼓勵流動黨員為企業黨建工作、企業發展和當地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8.找準企業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發展的結合點。圍繞生產經營和管理開展活動,組織黨員為促進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為提高勞動效率組織勞動競賽、技術攻關,為保證企業穩定發展,積極主動協調勞資關系等;圍繞完成企業急、難、險、重任務開展活動,積極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活動,為企業戰勝風險、化解矛盾、渡過難關做出貢獻;圍繞企業做大做強開展活動,有意識地對員工特別是業主進行“愛國、敬業、守法”的引導和教育,使業主把單純辦廠掙錢的目的提升為“爭創知名品牌,實現實業富民”的宏大目標上,引導業主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辯證關系,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富裕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