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教育質量管理年”活動的實施方案
3、探索養成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探索學生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強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加強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設,注重學科德育滲透,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和課堂主渠道作用。不斷創新和豐富載體,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校本節日要求開展好藝術節、體育節、合唱節、頌讀節主題活動;同時,二月完善星級管理評比制度,開展班主任培訓。第二季度開展“可敬的母親”、“偉大的父親”感恩主題教育活動。第三季度,在開展“園丁贊’’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舉辦詩歌大賽、書信大賽、朗誦比賽等靈活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尊師教育。加強家長學校建設,拓寬家長學校工作渠道,積極開展家訪活動,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建立學生德育工作檔案,改革“三好學生”評選辦法,建立學生獎勵、激勵新機制。完善學生“星級管理模式”,總結“學困生”管理經驗,改革學生評價標準,做好第二季度在我校召開的德育工作現場會各項準備工作,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加強德育干部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創設全員參與的德育工作局面,切實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改革學生評價方式,建立起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體系。第四極度開展學生、家長評價教師活動,評選十佳教師,十佳學生,十佳班級。
4、探索教育科研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高教研成果的轉化率。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立足學校實際,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靈活開展集體備課;積極組織開展以提高教師能力為目的的評比、競賽活動。開展優質課競賽活動,真正做到以“賽”促“研”,以“研”促“學”,以研究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突破口,實施主題研究學術報告制度,開展小課題研究,增強校本研修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促進校本研修的科學管理和成果推廣。積極開展“校本研訓——小課題學術報告模式”研究,提高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2月,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研究制定《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管理考核辦法》,制定《集體備課要求》,發揮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科研骨干教師和學術帶頭人的作用。3月請承德市教研室教研員到校進行中考輔導講座和課堂診斷,進行全體教師中考試題過關考試。4月,進行教學反思、教學故事、教學隨筆評比。5月,舉辦說課競賽,著力提高教研引領水平;立足實際,確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核心課題,打造學校特色。積極開展科研成果推廣活動,組織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舉辦中考科目復習策略研討。10月舉行教師基本功過關考試,11月舉辦校本研訓和教研觀摩會。年末,開展教學工作評價,組織課題研究優質課評選活動,促進課題研究成果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通過專家講座、名師示范、外出學習、掛職鍛煉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學術交流活動,學習和借鑒外地先進的教改經驗,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探索師德建設新機制,著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修訂完善《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建立師德檔案,加大師德考核權重,實施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對師德考評不合格的,取消評優晉級資格;對師德敗壞的堅決清出教師隊伍。真正建立起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以“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標準,開展“加強師德建設規范教育行為”主題實踐活動,著重解決少數教師思想上存在拜金主義、自由主義;極少數教師存在為教不廉、以教謀私行為。加強師德考評的同時,注重典型引導作用,通過召開師德報告會、評選師德先進個人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師德建設先進典型,激勵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在廣大教師中努力營造“以師為榮、以師為樂”的濃厚氛圍。責成政教處負責,把這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好。認真做好師德先進典型的培樹工作,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通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爭做讓家長滿意、讓學生喜歡的教師。
7、探索教師隊伍培訓新機制,真正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針對全校師資現狀,推進教師培訓管理體制、培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逐步探索適合我校教師成長需要的培訓新途徑、新辦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扎實開展班主任培訓,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師全員培訓,知識技能競賽和名家講壇等系列活動,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第一季度,舉辦教師專業知識考核。9月,舉辦名師論壇,教學、說課大賽,著力提升學校教師業務水平。8月,參加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班,大面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立起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對不同學歷,不同學科教師,確定近期、中期和長遠培養目標,使終身教育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