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稿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就是要讓“心”歸位,接受現實,再積極向上努力爭取。所以,清楚地認識自己,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保持平常心,是首先要給新生上的一課。無論過去是高考狀元,還是高考中發揮失利的考生,心里都要明白,新一頁開始了,大家又站到同一起跑線上,無論過去榮譽也好、失意也罷,全都得放下,輕裝上陣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
2.目標失去后導致的迷惘心理
一般來說,小學的時候目標是上中學,中學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由于有明確的目標,再苦再累也能忍受,一旦進了大學,好比船到碼頭火車到站,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對不少同學來說,大學夢的實現就意味著理想和目標的失落,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我的老師曾對我說過,“到大學里來是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大學里還有好多目標值得你去追求和實現。”有一些學生從小就由父母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一心只讀圣賢書”,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到了大學什么都要自己安排,結果就如同剛出籠的小鳥,再加上大學的管理主要是自我約束,這類學生常常憑自己的興趣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結果考試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書看得太少了,發現自己“應該做的基本都沒做,不應該做的倒是做了許多”。
大學是知識儲備的階段,你要搞清楚你將來做什么,你要問自己,我的目標在哪里?為達到這個目標,在大學中我要做哪幾件事?今年我要做哪幾件事?本學期我要做哪幾件事?本周我要做哪幾件事?今天我要做什么?把眼睛慢慢地轉到現實中來,踏踏實實地學習,會讓你的生活充實而快樂。
3.環境生疏造成防范心理
進入大學,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第一次遠離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的是一些口音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的新同學。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有些同學入校沒多久,就想換一個宿舍,理由是現在的宿舍太吵了,同宿舍的同學都不自覺,搞得自己沒辦法睡覺,每天晚上休息不好,結果第二天沒有精力聽課。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方法的是換一個宿舍。可是想一想,如果將來你到了一個新的單位,你的同事都不自覺,你是否準備換一個單位呢?現在對你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鍛煉與人相處的機會。如果現在面對十八歲的青年人你都無能為力,將來你如何與社會打交道。任何經驗都是實踐中得來的。你要學會說“不”,但你要明白,這是商量不是下通牒。對方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達到雙方的同意,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學會了如何表述自己,我們也學會了理解對方,為什么別的同學不睡覺,莫非他們都是“鐵人”不成嗎?為什么自己是那樣的與眾不同。我們試著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人的心理都是不一樣的。
4.盲目樂觀造成心理受挫
高考的勝利和對大學的知之甚少,使一些同學盲目樂觀;又由于思想準備不足,一旦遇到不如意,就感到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和打擊。有些同學因此一蹶不振,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感到前途無望,心灰意冷。
有一個學生曾對我說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我問他何以見得?他說:“我做什么事都對自己沒信心,總是和別人比,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出色。”我說:“這哪是自卑呀?這是自信過頭了!”“為什么這樣說呀!”我給他分析說,如果一個人不是太自信,而是太自卑,他會覺得自己本來就是不如人的。那么別人考試考了一百分,他自己考了六十分,他就會非常滿足了,因為他本來就不能和別人比。只有自信過頭的人,才會把他的目標定得越來越高,現實中如果有暫時做不到的事,他就訂一個更高的目標來證明自己,可是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糟,就像一個人怎么能不上第一層樓就上第二層樓呢?可是他卻被自己的自信迷住了雙眼,現實中 “眼高手低”,越來越覺得:別人做什么都那么出色,心想事成,可自己做什么事都似乎有勁使不出,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一個沒能力的人!所以,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我們的新環境,就像之前所提到的:我們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