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時候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在三伏天時人們會用三伏貼,三伏貼具有散寒通絡、化痰溫肺的作用,是冬病夏治的好方法,那么,2019年的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三伏天用三伏貼有什么功效?要注意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文章的具體介紹。
2019三伏貼的時間
按規定,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并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第一天;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注: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時,中伏則為20天。2019年夏至與立秋之間是4個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9年“夏至”是6月21日7時45分(農歷5月3日),“夏至”后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8日,即這一天入伏為頭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8月7日,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具體時間是:
2019年7月13日~7月23日,為頭伏,10天。
2019年7月24日~8月4日,為中伏,10天。
2019年8月5日~8月15日,為三伏,10天(末伏)。
另:2019年陽歷6月21日,農歷5月14日。從這一天的凌晨7時45分開始,進入夏至節氣。
三伏一共多少天?
三伏一般為30天,但有的年份為40天,這主要取決于中伏的天數。
初伏(頭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個庚日,則中伏為10天;立秋后第一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個庚日,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三伏貼的功效
三伏貼所用中藥,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癥狀,姜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
細辛揮發油中含有毒性較大的黃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變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萜的有毒成分,有協同致癌作用,是52種致癌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