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鄉的散文:故鄉,心靈棲息的港灣
對于故鄉,有許多人有許多美好描述,更有無數大家有無數絕美贊譽,可我以為那是別人的感受,總不及我們自己的敘說真切感懷。
故鄉是養育我的熱土,這里有我的牽絆,有我的根。那山,那水,那個村落,那幽幽暗暗曲曲彎彎的鄉間胡同乃至那些無可言狀的絲絲縷縷,都是刻骨銘心。當一個人從源頭出發,不論身在何處,不論離家多遠,也不管你的年齡多大,故鄉就像一位謙和溫厚的長者,他手里有那么一根柔柔的細線總在牽栓著你,不一定哪個節點,抑或因某一件事情,只要這根線輕輕一抖,我們的心里就會咯噔一下,驟然間就會涌動一股熱流。倘是恰逢那些撥撩心緒的重要年節的當口,這股熱流越是會激蕩不已。或許,這就是桑梓情懷。 老屋里我翻箱倒柜尋覓到一張黑白舊照,往日時光身上雖然粗布衣衫,臉上卻洋溢滿足的笑;鄰家嬸娘直呼乳名問我幾時進的家門,淳樸民風勾勒的是鄰里相幫與人為善;年邁老娘摘下咧嘴綻笑的石榴、黃橙橙的柿子塞進我衣兜,那是慈母倚門倚閭,更是寸草春暉。
我忘情于滋養我長大的山水草木,流連于給我以護佑的房舍田園,盤桓于曾經飄蕩過我歡聲笑語的街陌巷口……掬一捧老井的水,那么清冽甘醇,濃濃的鄉情在心里泛濫;挖一叢山嶺野花,讓記憶里最美風景鑲嵌心懷;裝一包壟埂泥土,為悠悠鄉愁以棲居之地。
故鄉呵護我成長,猶如娘以乳汁把我養大,羞愧無以回報,惟以赤子虔誠于字里行間奉之頌詠——嚼一口大蔥蘸醬,雖非珍饈美饌,可味蕾捕捉的是與生俱來“娘的味道”,家鄉風情繾綣纏綿;哼一曲沒有平仄押韻的鄉間小調,雖然下里巴人,可兒時記憶里堪比陽春白雪,鄉土文化依然從我這里延續傳承。聽一聽老宅前鄰“故事奶奶”說家長里短,濃重的泥土氣息撲面滿懷,地道的家鄉話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出最恰當的詮釋;看一看童年時整日廝守由西向東蜿蜒的村前小河,盡管河床龜裂裸露,但河岸邊參差的樹樁底部已經生發枝條,顯然宣示著生命的拓寬延展及生生不息。這里的人們已經醒悟和正在矯正著前進方向,他們意識到只有留得住綠水青山,才是給后代子孫以最大富足。不久這兒會山鄉巨變……
夕陽下暮靄里的裊裊炊煙呼喚游子還鄉。故鄉有老娘老屋左鄰右舍,有童年玩伴甚而是夢縈依稀里的青澀眷戀。故鄉,是心靈棲息的港灣,也是永遠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