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散文:流浪的人,不許掉眼淚
流浪的人,不許掉眼淚
突然間就記起幼時的一個心愿:背上行囊,流浪遠方。我想我該去實現它了。沒有規劃路線,沒有考慮后果,我只向往遠方。簡單打包幾套換洗衣物我上路了。
火車緩緩行駛了幾個小時后,我在一座不知名的小鎮下了車。穿行在一個陌生的街頭,我竟有一種久違的歡愉 。不用再去偽裝 ,不用去再掩飾,更不用在乎任何事任何人。迎面走來的人 對彼此來說都只是過客,不會再相遇,不會再有交集,更不會有所牽盼。正如,初遇之雨,落入塵埃,離別之雨,落入心頭。
已是傍晚,我找了一家較為古樸的咖啡店休息。在咖啡店的桌臺上我寫了一首關于流浪的詩,寫著,寫著,我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大片的草原,雪山,一群漂亮的野馬,還有我愛的人以及愛我的人,只是唯獨沒有了你...
抑或是這個季節的風兒過于薄涼,室內的我也被驚醒了,我緩緩抬起頭,徘徊在窗外的一個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短發白頭,密密的皺紋,看上去有六七十歲,穿著一雙破舊的運動鞋,身上穿了一件淺灰色皮衣,我望著他,發現他也望著我...
“看你應該還沒吃飯吧,我給你買點,不要害怕,我不是壞人”說完我領著老人走進了咖啡店。店里沒什么主食,只好給老人買了些許糕點。看著老人狼吞虎咽的樣子,我的心中一陣酸楚,也許老無所依說得就是這樣吧。
“要不你跟我說說你年輕時候的故事吧”老人吃完后,我不知為何冒出這么一句話。
“我哪有什么故事,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飯都吃不飽,每天還要到山上去撿柴火,家里面五個小孩,我排行第二,上面有個大姐,父親是泥水匠,母親基本上做一些零工補貼家用,十六歲去當兵,后來被分配到了工廠做個普工,就這么浮浮沉沉地過了一輩子”他好像情緒有點低落地說到。
我端起一杯咖啡,遞到他面前,“那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大年紀了,還要出來到處“流浪”吧。”
“小時候,有一次在河邊玩,村里來過一支勘探隊,我給他們帶過路。”
“哦,那跟你出來流浪,有什么聯系”我不解。
“帶他們去的路上,隊里面有個地質工程師,跟我說了好多好多他們去過的美麗的地方,還拿出一張照片給我看,之前我以為我們家后山的紅樹林就是最漂亮的地方,沒想到世界這么大,美麗的地方那么多。所以那時我就想,我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老人說完頓了頓接著說,我當兵回來分配到廠里,當時廠里就沒幾個女孩子,有一天來了一位女同事,后來我們成為了好朋友,再后來才知道她高中畢業后,因為文革,上不了大學了,到這里上班,她的夢想就是能夠走遍全中國,滿世界觀賞,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一起翻閱地理書,和收集不同地方的照片。”說到這我發現老人的目光變得有些濕潤。
“那后來呢,你們結婚了嗎”我問到
“嗯,她后來成了我的妻子,我們在一起五十年了,卻從來沒有帶她去過什么地方,年輕的時候啊,為了多賺錢,養家,舍不得花錢,也沒用時間出去,后來老了退休了,本來打算到處走走,她卻病了,我還記得她常說,讓我一個人出去逛逛走走,我去了的地方,就等于她去了,但我怎么能丟下她一個人...”老人說起他的妻子時,臉上好像洋溢起青春的光芒,就像一個初戀的男孩。
“那你現在一個人跑出來,誰照顧她呢”我問到
許久,老人都沒有說一句話,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到 “她走了,就在前幾個月”她走之前還說:這輩子能夠遇到你,我很幸福,我走了,你也不要覺得很悲傷,你也都這把年紀了,過不了幾年,我們又會見面的,不許掉眼淚,去做一些不會讓你遺憾的事情,不許掉眼淚,我累了,該歇歇了。
聽完老人的訴說,我一時哽咽,默默無語。
“我該走了,謝謝你年輕人。”
”走完你們夫妻共同的夢想。”除此之外我不知還能說什么。
“人在路上走啊,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的腳,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你要找到自己的路,勇敢地去走,記住腳踏實地,我們那一輩都是這樣過來的”。
“該去走走了,漂泊也好,流浪也罷”老人笑了。
“嗯,有緣再見”我回道。
“好,再見”一邊說著,他一邊從皮衣拿出個一本筆記本,輕輕地撕了一頁下來,對折了一下,送給了我。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想他一定不會孤獨,我想在他心里這條路一定是他們兩人一起在走。
老人的背影漸漸模糊,我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張紙,上面只有一句話
“流浪的人,不許掉眼淚”
我想,這是他對一位妻子最長情的告白吧。
我想,這是他對一位后輩最誠懇的忠告吧。
我想,此后我依舊會在路上,只是我有了行程有了方向。
淺遇深藏,溫柔時光
紅塵冷暖,歲月清淺,倉促間,遺落一地,如詩的句點,不甘愿,不決絕,掬一份刻骨的思念,系一根心的掛牽,在你回眸的瞬間,一抹蘭軒的底色,悄然納于心間,不問深淺,暖一世的歡顏。——題記
近來,有絲絲倦怠,鋪天蓋地的不肯離開,執筆,畫圈,一閃而過的念,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擱淺,那些不情不愿的小情緒,占領了太多的空間,庸庸碌碌中,任光陰無情的在指縫中刪刪減減。
早春,微寒纏綿,風,溫和的吹醒,春的語言,柳絲抽芽,百花爭艷,桃花灼灼的世界是溫婉多情的煙花三月。柳岸花堤,亭水榭間,行吟山水,一夢千年。“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愛上一座城,愛它的雅韻別致,溫潤纖細,癡戀一場雨,戀它的清新淡雅,水墨成煙。空蒙蒙的煙雨,搖曳著柳枝,淚水漣漣。古往今來,江南春夢,被悠悠歲華,洗濯了千年。憂怨的姑娘,青石板的小巷,一柄多情的油紙傘,清晰而玲瓏的在一湖瘦水中沉淀。
一朵時光,反復的被書寫,寫一程山水,春意翩翩,寫柴米油鹽,獨自清閑,寫萬千的情意,羽化成美麗的語言,寫小小的心緒,深深淺淺,心中,始終有一處溫暖,如雨后的晨露,洋溢在眉眼,不增不減。佛說:“欲行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擁一顆禪心,平和寧靜,不攀比,不爭名奪利,在溫和的光陰中,恪守自己,品人生百味,世事洞明。
我心中對于圓滿,或許不是鮮衣怒馬,也或許不是海棠佳話,而是,一段清簡的況味,禪風流韻,與喜歡的人,素心相對,你護我冷暖,我慰你心安,在眼眸顧盼的瞬間,捕捉著歲月最美的箴言,一人一心,一花一葉。
如水的良辰,閑云悠悠,薄薄的陽光,還在云上,懷惴著晴朗,與風月對望,迎風中佇立,將繁華與落寞,細細丈量,佛說;萬物皆有因果,世事變幻無常,命運,向你掩蓋了一扇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窗,只要你用心承載著陽光,便是明媚不可阻擋的方向。
行走在歲月的小巷,聽風,讀雨,夜色空寂,一切煙云,皆會慢慢散去,光陰眷顧,你我默默相依,慢慢老去,紅塵若可安好,便可不悲不喜,不離不棄,情真意切,綿綿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