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事:一桿煙槍的夭折
七十年代,劉家塆種過煙葉。煙葉從春季收到秋季,是很好的經濟作物。打煙葉、扎煙葉、烤煙葉、出烤煙、擇煙葉、賣煙葉這一系列流程在我腦海里烙著深深的印記。
剛上小學那陣,有時候跟著大人去擇煙葉,偶爾會往懷里藏幾張金黃的烤葉帶回家來,給爺爺做煙卷抽——用兩根筷子抻著一張皮紙,把煙絲放在舊聯單紙上,再用一粒飯在聯單紙邊緣搨勻,卷動皮紙就卷出一支煙,應該是我學會的第一項手工技能。我大約從三四歲開始,就跟著爺爺睡的。他每晚睡前必定會抽一支煙的,大概多年受他煙霧的熏陶,我小學二年級開始學著給爺爺做煙卷。給爺爺做煙卷的時候,有一次給他點煙,我就唆了一口,居然一點也沒覺得嗆人!爺爺還笑了,說我長大后準是一個愛唆煙的貨。
爺爺平時只抽大公雞牌香煙。奶奶梳妝盒的小抽屜里經常藏有兩包煙,一包圓球一包游泳,可奶奶從不給爺爺抽,只有家里來了客人才拿出來。有一回,家里來了博士(木匠)打家具,爺爺問奶奶要來圓球煙給師傅抽,師傅唆了半天也沒有點著火:煙受潮了!爺爺羞得面紅耳赤,又不敢當著外人面發作。即便如此,奶奶依然不讓爺爺動這兩包圓球和游泳。她自己常在天氣好的太陽下拿出那兩包煙來曬,反復曬,都曬出名聲了:來我家做手藝的師傅們都不敢抽我家的煙了,他們受不了煙里的霉味兒。
爺爺最高興的日子是正月。家里拜年的任務基本是他帶著我完成的,從大年初一跑到初五,我抱怨說腳都跑大了,他卻一點不覺得累。爺爺是個話癆,拜年走親戚一家一家地擺龍門陣。話一陣接一陣地閑扯,香煙一個接一根地唆。也許這才是他的樂趣所在。
1980年以后,每年正月劉家塆開始玩故事,旱船和龍燈走村串戶,每到一處,人家都會送上整包的煙、整條的煙表示感謝。參與玩故事的人每天都能分到十來包香煙:山羊、大公雞、白蓮河、圓球、游泳各種牌子都有。我小叔迎過龍燈、我背過鼓,可是我們分得的香煙,爺爺卻無福消受,他于1980年端午節前一天去世了。
我讀初中的時候,知道班里有人在偷偷地抽煙。初三時班里來了個叫做魯S的插班生,渾身的煙草味揮之不去,女生都繞著他走開。我雖是住校生,卻管得住自己沒有招安到抽煙隊伍中,并不是我有多么出色的自制力,只是因為學校里有我的叔父和伯父在那兒盯著呢!
躲在寢室里抽煙幾乎是每個高中男生有過的經歷。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用抽煙來標榜自己成熟,有的人用抽煙來催發自己早熟,有的人用抽煙來證明自己自來熟......其實每一個躲著抽煙的高中生都是半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