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3)馬家山—耙子山倒轉背斜
位于馬家山與耙子山之間。距離耙子山小向斜東南約150米處見到該次級倒轉褶皺的轉折端,其由三疊系和龍山組(t1h)灰巖組成,產狀236゜∠48゜。背斜兩翼產狀:東翼209゜∠85゜(倒轉)、西翼254゜∠45゜(正常)。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區東部,沿北北東方向分布于貓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帶,規模相對較大,總體構造線方向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疊系大隆組、龍潭組、孤峰組、棲霞組組成,兩翼分別由石炭系船山組、黃龍組、和州組、高驪山組、金陵組、泥盆系五通組、志留系組成。向斜受多期構造活動影響,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轉,甚至發生扭曲,特別在其核部使大隆組、龍潭組、孤峰組、棲霞組強烈揉皺,樞紐ssw向,波狀起伏,軸面nw——nww向傾斜,傾角變化大。向斜nne端在試刀山北部轉折揚起。ssw端被ew向橋頭集—東關斷裂切割而傾伏終止。根據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態表現特征,其表現出斜歪—陡斜歪傾伏、直立不對稱傾伏褶皺段,東翼緩,西翼陡,總體為一軸面彎曲,樞紐起伏的斜歪傾伏的次級復式向斜。
觀察點向斜核部為孤峰組,兩翼地層由新到老從棲霞組到五通組,北西翼地層產狀為152º<80º,南東翼地層產狀為280º<55º。由此判斷向斜為斜歪或不對稱向斜。軸跡走向為64º,軸面向北西傾斜,向斜傾伏端指向南南西。向斜核部孤峰組由于巖性軟弱,在擠壓應力場作用下,揉皺現象明顯。
4.馬家山西北坡平臥褶曲
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臥褶曲,地層為殷坑組,灰綠色泥巖夾灰白色薄層灰巖。由于巖性軟弱,在構造應力場擠壓應力及重力作用下,巖層發生褶曲變形.
二、 斷層的描述
本區在近ew向擠壓剪切構造應力作用下,多期構造運動致使不同性質的斷裂配套發育,斷層走向有nww和nne兩個方向。按整體構造體系可大致分為擠壓性質的逆沖性質斷層和拉張性質的正斷層。nne向的斷層規模相對較大,多為縱向逆斷層。nww向的斷層數量多,但規模較小多為橫向正斷層。
1.獅子口平移斷層
斷層走向約130º,北東盤為墳頭組上段,灰黃色粉砂質泥巖;南西盤為五通組下部礫巖段,地層對頂明顯。北東盤墳頭組與五通組界線向南東方向側移約120m,表明該斷層為右行平移斷層。
2. 獅子崖斷層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與鳳凰山交界沖溝處,因該地剝蝕殘留斷裂帶形貌似獅子,故稱獅子崖。
斷面產狀:335º<53º,斷面形態呈弧形。下盤(南東盤)為肉紅色厚層狀中粗粒狀石英砂巖,破劈理構造發育;上盤(北西盤)為肉紅色石英礫巖,又含有角礫巖,為破碎帶表現。根據劈理的銳角方向指示斷層本盤的運動方向,可判斷此斷層為逆沖斷層。
3.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斷層
位于金銀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東翼。該斷層可切割的地層為d3w、c1、c2及p1q,并破壞金銀洞北山縱斷層。向東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橫切177高地南坡。斷層線地表出露長度約1200米。
斷層證據:
(1)石炭系高驪山組(c1g)沿走向突然中斷,與黃龍組(c2h)直接接觸,水平錯開約60米。
(2)斷層破碎帶寬5—8米,出現斷層角礫巖,局部可見定向排列的構造透鏡體。
(3)斷層面產狀在不同的地段有所變化,西段:22゜∠50゜;中段350゜∠45゜;東段:20゜∠60゜。有時可見側伏角為50゜e的擦痕。
(4)、斷層帶旁側節理、劈理發育明顯,主要有兩組:①14゜∠41゜;②8゜∠70゜。斷層帶中有寬10厘米的方解石脈,產狀164゜∠48゜,與斷層線成銳角相交。
(5)、沿斷層線向東追索,可見泥盆系五通組(d3w)巖層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顯錯開,而形成錯脊。
(6)、沿斷層線向西追索,構造破碎帶越來越寬,至油庫破碎帶寬達45m,角礫巖發育;0.8—1.2米寬的方解石脈計有6條,均顯張性(對生)特征,與主干斷層形成“入”字形構造。
(7)、極射赤平投影求得三個主應力方位分別為:σ1=356゜∠54゜;σ2=96゜∠6゜;σ3=190゜∠35゜。
綜上所述,該斷層為右行平移正斷層,北盤下降相對東移,南盤上升相對西移。
4.177高地皖維采石場斷層
該斷層與俞府大村向斜軸跡斜交255º,北西盤由五通、金陵、高驪山、和州組等組成并向北東移動;南東盤可見五通組,南東盤五通組與北西盤和州組對頂,錯移80—100m,說明南東盤向南西運動。該斷層為右行平移斷層。
5.耙子山東部逆掩斷層
耙子山地層上部為和龍山組,下部為黃綠色鈣質泥巖夾灰白色薄層泥晶灰巖和殷坑組頂部灰白色中厚層狀泥晶灰巖, 產狀為:233º<45º;山體下部為殷坑組黃綠色、深灰色鈣質泥巖夾灰白色薄層泥晶灰巖,地層產狀:305º<73º。上下部產狀差異明顯,推測有斷層存在,可能為一逆掩斷層.
4.節 理
本區節理極為發育,大多數發育在泥盆系五通組(d3w)石英砂巖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區域性“x”節理,在泥盆系五通組(d3w)石英砂巖中最常見,將石英砂巖切成許多極為規則的平行四邊形塊體。另一種是與斷層伴生的各種節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還有追蹤張節理和節理尾端變化的羽裂、節理叉、菱形節環和折尾等。其次,本區節理還發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疊系(p)、三疊系(t)、侏羅系(j1+2)及巖漿侵入體中。發育在灰巖中的節理大都被方解石脈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