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金工實習總結(精選3篇)
機電金工實習總結 篇1
金工實習,大家都期盼著它的到來,好去享受一下工廠生活。然而,實習后,我覺得實習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樣了,實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并不是我們的假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而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在這個短暫的一個星期內,我學到許多在課堂里無法學到的東西,并在意志品質上得到了鍛煉。
在工業生產中,安全要擺在第一位,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每個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忠告。
我們實習的第一種工種就是焊工。焊工是一種實行焊接工作的工種,其廣泛地運用于金屬器件的連接,損傷器件的修復,裂痕的修補等粗加工。
老師在講解時主要是強調了焊接的技巧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焊接時發出的弧光很強,對眼睛的損害相當大,所以操作時一定要用護眼罩,以免強光刺傷眼睛。
緊接著我們有實習了數控車床的簡單編程和簡單操作,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了解了現代數控機床的生產方式和工藝過程。熟悉了一些材料的成形方法和主要機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結構、工夾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術。了解了數控機床方面的知識和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在機床生產上的應用。在數控機床的生產裝配以及調試上,具有初步的獨立操作技能。隨后我們在了解數控車床的基礎上,我們進而實習了車床的技術操作。車床是車床加工:車床加工是機械加工的一部份。車床加工主要有兩種加工形式:一種是把車刀固定,加工旋轉中未成形的工件,另一種是將工件固定,通過高速運轉的車刀,進行精度加工。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車床主要用于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制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加工。
老師在給我們細心地講解了車床的注意事項后,還向我們講解了一些基本的機械部件及操作方法,之后讓我們自己動手自己進行了操作和考核。
車工實習結束后,我們的鉗工生涯就開始了。鉗工是是使用鉗工工具和設備,按技術要求對工件進行加工、修整、裝配的工種,其工作全部是要人工進行操作的,較為精細平滑的平面和曲面都得由鉗工完成。其主要的工具有銼刀、攻絲、鋸等手工工具。
老師先是給我們講解了一下鉗工用的一些主要工具,然后進行了簡單的.演示,然后就讓我們自己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他主要是強調了銼刀的使用,那就是銼刀使用時一定要保持平穩,這樣磨出來的工件才平整、光滑,而一開始的新手一般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最終,經過我們的千鋸萬挫,屬于自己的工藝品完成了一把小錘子。
鉗工的實習結束,也就預示著,我們的實習即將接近尾聲。接下來是刨床和銑床的實習了。
刨工主要是操作刨床,以刨刀對工件水平相對直線的往復運動來切削加工零件的工藝。老師先介紹了機器的大致機械構造如驅動系統、傳動系統、變速系統、加工尺寸等。然后老師向我們演示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操作一下機器,去感受一個實際的操作,并進行了考試測驗。
刨床實習完了,銑床就開始了。銑工主要應用于使用銑床加工各種形狀的的工件。在制造業中是很重要的工種,特別工具零件復雜的加工工序、齒輪花鍵渦輪成形等都是銑工的“拿手好戲”,工具模具更是離不開銑工的參與。在制造業中是很重要的工種。老師首先給我們大致的講解了一下銑床的種類立式和臥式,以及它的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做了基本的示范,讓我們對銑床有了初步的了解。最終我們把理論變成實際操作。
實踐是真理的檢驗標準,通過緊張愉快的金工實習,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識,也得到意志上鍛煉,有辛酸也有快樂,這是我大學生活中的又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將有很大的影響。
機電金工實習總結 篇2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周的金工實習。開開心心地拍完合照,搭上回校的大巴。心里些許的不舍。兩周,一點一滴,都已成為我難忘的回憶。這兩周的金工實習不僅僅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更增強了我學習的能力,讓我更多地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干。
鉗工
實習開始了,我有些興奮,對于新事物的出現,我總是抱著極大的好奇心和熱情。通過視頻教材的介紹,我對鉗工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了解了車間要注意的事項。熟悉完工具之后進入動手階段,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塊圓柱形的鐵,要純手工把它加工成一個六角螺母。
首先要學會的就是——“銼削”,用銼刀在圓柱頂端銼出一個基準面。銼削時銼刀的平直運動是銼削的關鍵。銼削的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兩種。推動主要由右手控制,其大小必須大于銼削阻力才能銼去切屑,壓力是有大于兩個手控制的,其作用是使銼齒深入金屬表面。由于銼刀兩端伸出工件的長度隨時都在變化,因此兩手壓力大小必須隨著變化,使兩手的壓力對工件的力矩相等,這是保證銼刀平直運動的關鍵。由于我是第一次使用銼刀,沒有控制好兩手對銼刀的壓力,使得銼刀運動不平直,導致圓柱面中間凸起。一直不知道要怎么辦,銼削了很久,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靈活地使用三種銼削方式——順向銼法、交叉銼法、推銼法,終于銼平了一個平面。銼削不僅僅是一個體力活,更是一個技巧活,掌握了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接下來就是最讓我痛苦的“鋸割”了。旁邊的同學幫我裝好鋸條,
我站定、擺好姿勢,起鋸。雖然,我很認真地聽老師講鋸削的要點和注意事項,但是,操作起來,那鋸總是不受我控制。鋸得很吃力,而且進度緩慢。鋸了老半天才把它鋸斷。
鋸好后,反復銼削,測量,直到尺寸、垂直度、平面度均達到要求。然后在工件上劃線。用樣沖打點,又要開始鋸了。把正六邊形鋸出來。這次,我更加小心翼翼,生怕鋸壞了,要重新來過。由于我的工作進程落后于周圍的同學,很著急,一著急又鋸歪了,怎么辦呢?老師看了之后很淡定地說:“沒事,鋸好后修一下就很漂亮了”。老師給了我極大的安慰。接下來的五個角,在同學的示范幫助下,我學會了如何用力,如何得到整齊的鋸縫,慢慢地就掌握了鋸割的基本技巧。
我最終鋸出了一個不規則的六棱柱,我通過鏨削把加工余量去除,在鏨削過程中,我覺得我像一個打鐵匠,敲敲打打,很開心。然后銼削、鉆孔、擴孔、攻螺紋。終于,六角螺母完成了,雖然它不標準,孔也鉆歪了,但是看起來很漂亮。
鉗工考核時間。做考核件時,有了前三天做六角螺母的經驗使我的動作明顯變快。考核件比六角螺母簡單多了。經過銼削、劃線、打樣沖、鋸割、銼削、測量、鉆孔、擴孔、攻螺紋等等的工藝步驟,順利地完成了考核件。考核件,我很滿意,盡管我知道我做得不好,但是,卻是我獨立完成的。
雖然鉗工很累,不過看著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收拾好工作臺,清點好工具,我帶著臟臟的手套和我的作品合照,笑得燦爛無比。這五天,在老師和同學的耐心幫助下,我學會了各種工具的使用。對于鉗工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熱加工
經過了鉗工,讓我更加期待熱加工。我渴望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生活,學更多的知識。熱加工實習是在校外,我們穿著藍色長袖工作服,搭著歷史悠久的校巴,帶著愉快的心情出發了。
首先,老師給我們講了什么是熱加工及熱加工的工種和各種焊接方式。下午,由老師為我們講解板金展開知識,并布置了制圖作業—— “天圓地方”的展開圖。接著帶我們去參觀各種儀器設備,并簡單地介紹這些設備的設計原理和操作方式,還有安全注意事項。
動手實踐在第二天正式拉開帷幕。我們兩個班被分成了四個小組,我們小組的實習由學習氣割開始。氣割是利用利用乙炔和氧氣混合燃燒的火焰熱能將工件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后,噴出高速切割氧流,使金屬劇烈氧化并放出熱量,利用切割氧流把熔化狀態的金屬氧化物吹掉,而實現切割的方法。金屬的氣割過程實質是鐵在純氧中的燃燒過程,而不是熔化過程。
操作的時候,老師會在一旁糾正我們的錯誤。正確的蹲伏姿勢是雙腳自然下蹲,右手握住焊槍柄,手腕要提高點,目的是保持槍與地面平行,左手自然靠在腳邊;氣割前要調試好焊槍,先打開乙炔和混合氣體閥門,點火后調節好火焰大小,然后調好焰心,當焰心收成一個點的時候,打開氧氣閥門,如果焰心還是集中在一點即可以,否則得繼續調節,調試完將氧氣關掉。然后給工件預熱,預熱時要從工件邊沿開始,焰心離工件1-2mm,當工件出現鐵水時,打開氧氣閥門,氧氣要充足才能切斷工件,移動速度要和材料和厚度適應。氣割完成后要先關掉乙炔閥門,再關其它閥門即可。看似簡單的動作,要做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組有一位同學回火兩次,嚇跑了一群同學,只有老師很淡定,待在他旁邊耐心地講解,并幫他糾正錯誤。
學習認真的態度很重要,在操作是一定要淡定,當出現問題時,不能只想到逃跑,而是要及時的解決問題。有些人氣割時害怕,手在發抖,有些甚至不怕去試。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讓自己不害怕的最好辦法就是去面對它。
第三天學習氣焊。氣焊相對于氣割來說,操作更簡單。蹲伏姿勢與氣割相同,只是對兩個手的配合度要求較高。老師的示范,同學一個一個地試焊,讓我很想試一下。終于輪到我了,才發現,看似簡單的動作,想做好真的好難啊。我第一次焊就把鐵板焊穿了。老師對我很有耐心,在下午快要收工結束時,又重新給我做了示范,并幫我糾正錯誤。
接下來學習的是電弧焊,老師先給我們講了電弧焊的基本知識。電弧焊是利用電流直接渡過工件本身及工作間的接觸面所產生的電阻熱,使工件局部加熱到高塑或熔化狀態,同時加壓而完成的焊接過程。進行電焊時,會產生強光和紫外線,所以老師要求我們必須穿長袖、戴手套和防護面罩才能進行電焊。引弧有兩種方法:摩擦法和碰擊法。電焊主要要掌握好“三度”:速度、高度和角度。電弧焊也我們的考核之一,要求在一鐵塊上焊上一條筆直的、均勻的焊縫。我經過早上的反復練習,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式。但是,上交的作品還是不太令人滿意。這讓我明白了,要真正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的。
實習最后一天,做“天圓地方”。三個人一組完成一個作業就可以了。老師我們先在地上畫好“天圓地方”的三視圖,找出其實長線,然后再瀝青紙上畫出其鈑金展開圖。由于老師給出的尺寸要求剛好與我作業的尺寸是一樣的,于是,我直接我在我作業上量取所需數據,然后在瀝青紙上快速畫出鈑金展開圖。接著,在薄鐵板上打點畫圖。然后剪鐵板。在薄鐵板上剪出“天圓地方”的鈑金展開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剪圓弧。我們費了好大勁才剪完。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天圓地方”,
很有成就感。團隊合作很重要。有一個小小的遺憾,就是我忘記了早上老師提醒我去用氣焊把“天圓地方”焊接好。
熱加工實習結束了。謝謝老師!這五天,是豐富多彩的五天,每天,我都可以接觸一件新事物。熱加工實習,為我打開了熱加工的大門,讓我看到了,也學習了一些專業技能。加強了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培養了我細心的學習態度。
感悟
兩周的金工實習,讓我受益良多。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然而我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當在實踐中反思、感悟,以更好地面對未來嚴峻的挑戰。在老師身上,我更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師們做事時的嚴謹,教學時的耐心以及課下時的幽默,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機電金工實習總結 篇3
兩個星期的工程教育實習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因為流感沒有真正的到工廠中參觀實習,但是我們還是開展了許多關于冶金生產工藝的講座。從中我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知道了今后我們稀土冶金方面發展的方向。雖然是短短的兩個禮拜,但是意義非常深遠,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了解了冶金內部及外部的各方面知識。
雖然大學已經學習了一年,但在這期間我們只是學習的基礎課程,基本還沒有接觸到專業知識。我們通過這次工程教育,使我們對冶金方面的基本生產流程、生產設備及爐料配比有了大體認識。這使我們將來在學習專業課程的難度降低,能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更容易的理解。
煉鐵的發展史
在遠古時代,遠古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鐵了,不過這些鐵不是來自于地球,而是來自宇宙空間之中的隕鐵。因在一些古語中,稱之為"天降之火".埃及人把鐵叫做"天石".可見人們最早認識的鐵是從隕石開始的。
在冶金業發展之前,用隕鐵制作的器具相當的珍貴,在18世紀探險家航行中甚至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用一枚生銹的鐵,可以換一頭豬,用幾把刀,就可換足夠
全體船員食用好幾天的魚.因為他們遇見的波利尼亞西土著人對鐵的.渴望超過了其它.有史以來,鍛造業也一直被認為是最體面的行業之一.
由于人類對鐵的需要量不斷增加,人們把視線投向了地球本身,希望能在地球
中找到所需要的鐵,而不再是坐等"天外來客"的饋贈.為此人們作了不懈的努力.當人們學會了從礦石中提煉出鐵以后,青銅時代就讓位于鐵器時代.在人類歷史上,原材料中鐵應該居首位,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區,冶鐵技術的發明都是劃時代的重大事件.
早期的冶鐵技術,大多采用"固體還原法",即冶鐵時,將鐵礦石和木炭一層夾一
層地放在煉爐中,點火焙燒,在650~1000℃溫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遂使鐵礦石中的氧化鐵被還原成鐵.但是由于炭火溫度不夠高,致使被還原出的鐵只能沉到爐底而不能保持熔化狀態流出.人們只好待把鐵煉成,煉爐冷卻后,再設法將鐵取出.這種鐵塊表面因夾雜渣滓而顯粗糙,有的還不如青銅堅韌.后人們發現,煉出的鐵反復加熱,壓延錘打,才能柔韌不脆.人們還發現再將紅熱的鍛鐵猛淬入冷水會變成堅韌的好鐵,這種鐵比青銅好.
最原始的煉鐵爐是碗式爐.它只不過是在地上或巖石上挖出一個坑,風可以從
鼓風器通過風嘴直接鼓入,碎礦石和木炭混裝或分層裝在燒紅的炭火上,最高溫度至少應達1150℃.這種煉爐沒有出渣口,爐渣向下流到底部結成渣餅或渣底,有時則結成圓球,即渣球或渣粒.坯鐵留在渣上面,在冶煉過程結束后,打開粘土上部結構,取出壞鐵,清理煉爐.這種無出渣口的碗式爐即豎爐是歐洲早期鐵器時代的代表.后在羅馬時代由帶出渣口的改進型碗式爐代替,有臥式和立式兩種。
到17世紀中葉興起的,1899年法埃魯發明了第一臺工業電爐。1914年至1918
年,主要是250噸電爐,而且是頂裝料的,直到1958年英國安裝了第一臺60噸電爐,但是還是老三期的煉法(熔化期,還原期,氧化期)這樣又一直到美國聯合硫化氧公司研制成了UHP超工業電弧爐。之后發明了轉爐煉鐵大大縮短了冶煉時間
冶金的過程
1.選礦
根據礦石中不同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把礦石破碎磨細以后,采用重選法、浮選法、磁選法、電選法等,將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分開,并使各種共生的有用礦物盡可能相互分離,除去或降低有害雜質,以獲得冶煉或其他工業所需原料的過程
選礦使有用組分富集,減少冶煉或其他加工過程中的燃料、運輸等的消耗,使低品位的貧礦石能得到經濟利用。因為我國的礦產絕大部分是貧礦,所以全國的鋼鐵企業除了上海寶鋼外,基本上都是用貧礦生產的。
破碎 將礦山采出的粒度為 500~1500mm的礦塊碎裂至粒度為 5~25mm的過程。方式有壓碎、擊碎、劈碎等,一般按粗碎、中碎、細碎三段進行。 磨碎 以研磨和沖擊為主。將破碎產品磨至粒度為10~300μm大小。
篩分和分級 按篩面篩孔的大小將物料分為不同的粒度級別稱篩分,常用于處理粒度較粗的物料。。
洗礦 為避免含泥礦物原料中的泥質物堵塞粉碎、篩分設備,需進行洗礦。選別作業 礦物原料經粉碎作業后進入選別作業,使有用礦物和脈石分離,或使各種有用礦物彼此分離。
重選 在介質(主要是水)流中利用礦物原料顆粒比重的不同進行選別。有、跳汰選、搖床選、溜槽選等。重選是選別黑鎢礦、錫石、砂金、粗粒鐵和錳礦石的主要選礦方法;也普遍應用于選別稀有金屬砂礦。。
浮選 利用各種礦物原料顆粒表面對水的潤濕性(疏水性或親水性)的差異進行選別。通常指泡沫浮選。
磁選 利用礦物顆粒磁性的不同,在不均勻磁場中進行選別。
高 爐 煉 鐵
高爐冶煉是把鐵礦石還原成生鐵的連續生產過程。鐵礦石、焦炭和熔劑等固體原料按規定配料比由爐頂裝料裝置分批送入高爐,并使爐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礦石在爐內形成交替分層結構。礦石料在下降過程中逐步被還原、熔化成鐵和廢渣,聚集在爐缸中,定期從鐵口、渣口放出
煉鐵工藝流程
高爐煉鐵生產工藝過程由一個高爐本體和五個輔助設備系統完成。
1.高爐成本
高爐成本包括爐基,爐殼,爐襯,冷卻設備,爐頂裝料設備等。高爐的內部空間叫爐型,從 上到下分為五段,即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整個冶煉過程是在高爐內完成的。
2.上料系統
上料系統包括儲礦槽,槽下漏斗,槽下篩分,稱量和運料設備,料車斜橋向爐頂供料設備。其任務是將高爐所需原料通過上料設備裝人高爐內。
3.送風系統
送風系統包括鼓風機,熱風爐,冷風管道,熱風管道,熱風圍管等。其任務是將風機送來的冷風經熱風爐預熱以后送進高爐。
4.煤氣凈化系統
煤氣凈化系統包括煤氣導出管,上升管,下降管,重力除塵器,洗滌塔,文氏管,脫水器及高壓閥組等,也有的高爐用布袋除塵器進行干法除塵。其任務是將高爐冶煉所產生的荒煤氣進行凈化處理,以獲得合格的氣體燃料。
5.渣鐵處理系統
渣鐵處理系統包括出鐵場,爐前設備,渣鐵運輸設備,水力沖渣設備等。其
任務是將爐內放出的渣,鐵,按要求進行處理。
6.噴吹燃料系統
噴吹燃料系統包括噴吹物的制備,運輸和噴入設備等。其任務是將按一定要求準備好的燃料噴入爐內。
轉爐煉鋼
轉爐煉鋼 :一種不需外加熱源,主要以液態生鐵為原料的煉鋼方法。轉爐煉鋼法的主要特點是:靠轉爐內液態生鐵的物理熱和生鐵內各組分(如碳、錳、硅、磷等)與送入爐內的氧進行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量,使金屬達到出鋼要求的成分和溫度。爐料主要為鐵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螢石等),為調整溫度,可加入廢鋼以及少量的冷生鐵塊和礦石等。轉爐按爐襯的耐火材料性質分為堿性(用鎂砂或白云石為內襯)和酸性(用硅質材料為內襯);按氣體吹入爐內的部位分為底吹、頂吹和側吹;按吹煉采用的氣體,分為空氣轉爐和氧氣轉爐。酸性轉爐不能去除生鐵中的硫和磷,須用優質生鐵,因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堿性轉爐適于用高磷生鐵煉鋼,曾在西歐得到較大發展。空氣吹煉的轉爐鋼,因含氮量高,質量不如平爐鋼,且原料有局限性,又不能多配廢鋼,未能像平爐那樣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采用。1952年氧氣頂吹轉爐問世,逐漸取代空氣吹煉的轉爐和平爐,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煉鋼方法。
原理: 轉爐煉鋼法同其他煉鋼法主要區別在于他不借助外加能源,僅靠吹入熔池的空氣或氧氣與生鐵水中各種元素的放熱氧化反應完成脫碳和脫除雜質的任務,并將鋼液加熱到出鋼(1600℃或更高)溫度。
學習心得
由于我們還沒有開設專業課,大家對冶金還一點都不了解。在短短兩個星期的時間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工程教育,雖然我們遺憾的沒有實地參觀,
但是通過聽講座的形式對煉鋼技術及鐵合金生產的流程有了初步的認知,也堅定了自己將來投身稀土冶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