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策劃書
2.寓教于樂,教學相長。不僅是知識的單純講授,而是把教學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通過課堂互動,課堂激勵等形式讓課堂生動有趣,也易于學生接受和喜歡,達到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傳遞和分享快樂,師生共同進步提高的效果。
3.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我們的課程豐富多彩,各門課程有其特色和風格,但每門課之間不是毫無關聯,而是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這樣就將不同的課程聯系起來,從不同角度傳遞我們的教學思想,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重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與學生進行心靈之間的對話。不管是前期調研,還是正式開始支教,還是后續活動,我們都會著重與孩子們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心中最真實的想法和需求,盡最大努力給他們帶去他們最需要的東西,也許我們能做到的很有限,但只要邁出了一小步,相信會有很大不同的。
5.受助—助人—自助模式的很好闡述。我們的隊員也是曾經受過社會、他人幫助的,所以更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需要的人,給他們一種理念和意識,讓他們也變得更強大,不只是依靠他人的幫助,更要學會自強和自助。
6.放飛希望,讓愛蔓延。短暫的十五天不能改變什么,我們能做的只是帶去一種愛的理念和為夢想奮斗的信念。放飛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讓愛在我們以及所有關注他們的人心間蔓延。
7.教學工作與家訪工作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支持和關注,讓“知識改變命運,理想成就未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底,讓農村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孩子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為之不懈努力!
8.回鄉支教團隊,更注重當地民族自治縣農村小學生思想動態和家長對教育及孩子未來規劃的看法,致力于對當地基礎教育觀念的改善和轉型,提高回族地區農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七、 后續活動:
(1)支教活動總結;
(2)志愿者教案評比;
(3)志愿者心得分享;
(4)結束后的支教照片校園展覽;
(5)志愿者在校期間定期了解當地學生情況;
(6)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聯系基金會及有關大學的社團,引導并組織有支教意向的大學生赴當地支教;
(7)對支教中發現的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做長期的指導工作,通過書信交流,進行心理輔導等;
(8)開展長期的圖書、衣物、助學金捐贈活動等。
八、活動相關因素
1. 困難預見:
(1)受天氣影響,雨天交通不便;
(2)住宿條件差,不能洗澡;
(3)教育設備不足,有些課程不能進行;
(4)資金不足,后勤物資短缺;
(5)志愿者未能及時做好自己的小組任務而耽誤工作計劃,推遲時間;
(6)募捐圖書不足等。
2.應急預案(見附表)
九、活動總結
(一)成果展示:
一份內容詳盡、圖文并茂的實踐報告冊
一份關于當地基礎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份留守兒童的詳細資料冊
一部紀錄片
一本簡易實踐相冊并附有文字介紹
支教心得與家訪感言
(二)總結表彰:進行活動總結,對志愿者進行表彰獎勵。
十、經費預算
十一、參與單位
指導單位:
共青團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員會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教育體育局
圖書捐贈單位:
資金贊助單位:張川商會
張家川學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