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臨別贈言
大一的“孩子”說
大一的“孩子”總有太多的幻想,和這個實在的世界相比,當發現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一樣時,問題便接踵而至……
“他們的穿著,他們的笑與說,都在說著同樣的一句話,‘他們已把半只腳放進社會這個大浪潮了’。進入社會的他們,總給我們一種復雜的感覺。我們有時怕和他們接近,我們怕看到他們無所謂的樣子,怕他們已沾染了‘世故’,已沒有一顆真心和我們交流。”
“我們都知道,四年了,多少會有一點舍不得這個學校。可是,言行上的不一致,總讓我們好懷疑。難道這其中有什么苦衷,不得而之,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一種”大哥哥大姐姐的親切感!”
“那天,我在樓下看到一則招聘啟事。“需要一員工,英語過六級,計算機過二級”,可基本工資卻一個手掌就拍下來了,真是讓人擔心與害怕呀,也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我們希望他們的言行舉止更像一位大哥大姐,友善而和藹,自信而絕不自負。能夠給學弟學妹在思想上立基礎,在行動上做表率。我們的學習都需要他們的關注與幫助。”
……
聽“三哥三姐”說
畢竟走過了二年,那顆稚嫩的心已漸漸走向了成熟的本質。自然而然,認識也就和“孩子”有所不同。說到我們的大哥大姐,他們總能在其慵懶的外在下,洞察到那么一絲真實,領悟到那么一點真諦。
對于前面所說的世故,他們說:“那不叫世故,那是一種生活的本領。我們之所以這樣理解,是我們太過于單純而根本沒有把這個世界讀懂。我們現在還生活在一種絕對的保護空間,學校也總把大家看作最小的孩子,給予一定的保護政策,能夠讓大家過得更好,至少從純真的中學年代到自由的大學年代創造了一種成功的過渡。”
“他們的苦累是我們所無法看到的。好強的他們也在來來往往的穿行中,習慣了堅強,習慣了用微笑來武裝自己。你們看到了他們的懶散,卻難以看到懶散后的那份心情,那種執著。”
“招聘場上,是他們盡展才華的地方,他們整理一新,精神抖擻,自信踏上尋找前途的征程。那臺上的表現,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也是現在的我們所無法做到的。”
說到這段時間正在進行的“賣書賣物”活動,面對學弟學妹的不解,他們則更為坦然,“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將心比心,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價值觀的應用。生活是善變的,我們得抓住一切,將無用的兌換成于我們所有用的。所以,這是一個有思想的大學生的必然選擇。我們應該更加細心地去看我們的大哥大姐,走近了,你會發現他和你們一樣有著一種本質的單純與可愛!”
打小就知道這樣一句詩,“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今天,回頭再讀這兩句,用一種實實在在的眼光來看待,卻情不自禁感嘆;“不識盧山真面目,或許原在此山外。”今天,不妨讓我們帶著一顆發現美的心走進我們的大哥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