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六有大學生心得體會1200字(通用3篇)
爭做六有大學生心得體會1200字 篇1
4月29日上午,學生工作部組織召開學生黨員骨干代表座談會,學習考察中國科大重要講話精神。來自各院系、有關直屬單位的近20名學生黨員骨干參加了座談交流,座談會由學生工作部(處)長董雨主持。
4月26日,考察我校,到圖書館看望學生并發表重要講話。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靜下心來刻苦學習,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大家要向我國老一輩杰出科學家學習,爭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董雨指出,正值五四青年節到來之前,的重要講話是對全國青年的殷切希望。目前我校正在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希望全校同學特別是學生黨員認真學習理解和踐行的“六有”要求。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博士生李軍配暢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他說,對青年學子的親切關懷、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使身臨其境的每位師生非常興奮、激動和振奮。作為科大學子,要積極進取,刻苦鉆研,爭做“六有”新人。
與會學生黨員骨干紛紛發言,內容包括對“六有”的認識和理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腳踏實地的精神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學術誠信、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等。
圍繞同學們的發言,董雨進行了簡短而有針對性的點評,最后作總結發言。他說,對青年提出了“六有”要求,我校“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校訓與此高度契合。我校正是為了滿足“兩彈一星”的要求而創辦的,通過文化尋根,我們深感自豪。我們不僅要探索自然的奧秘,還要始終考慮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要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董雨指出,青年就是未來,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同學們要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發揚誠信精神,注重修為歷練,做事要有擔當、魄力、膽量并敢于負責。他希望通過這次學習交流,相互啟發,提高認識,回去以后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與更多的同學分享,在我校學生黨支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發揮骨干作用,為學校培養“六有”大學生貢獻力量。
爭做六有大學生心得體會1200字 篇2
10月16日上午,伴著十月的金風與暖人的陽光,為響應“勇擔時代使命,爭做六有青年”的號召,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六有精神與長征文化,福大學子開展了“爭榜樣做六有青年,尋寶藏重走長征路”大型校內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分為“六有青年人人當”與“長征之路我來走”兩大部分。“六有青年人人當”環節分為六個團隊小游戲來考驗團隊成員們身上是否具有“六有品質”,在活動中,同學們都熱情高漲,尤其是在“蒙眼識路”關卡,每一支隊伍都配合默契,蒙眼隊員在隊友的指引與幫助下,一路磕磕絆絆卻也有驚無險,一路上尖叫連連卻也不失歡笑。在這個熱身的環節中,不僅讓大家更加熟悉了六有精神,也為接下來的大型長征尋寶活動打下了基礎。
此次尋寶范圍由教學樓一直延伸到圖書館以及素拓周圍,每支長征小隊手里都有一份事先準備的行軍圖,每找到一處寶藏就要回答一系列有關紅軍長征以及時事熱點的問題。尋寶過程雖然曲折復雜,但隊伍中沒有同學輕言放棄,這也正體現了當年紅軍長征時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在徒步穿過半個教學區的過程中,有隊員感慨道:“我們的先輩真是很厲害,竟然徒步跨越了兩萬五千里的山山水水,我們真的是要向他們學習。”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心中的陽光就是我們腳下的力量,在革命時期,實現和平的夢想靠的就是紅軍長征那股堅持堅持再堅持的勁兒;而在當今社會,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發揚 六有精神,接續奮斗。本次活動影響甚廣,吸納了自九個學院的十支隊伍,期望通過本次活動,能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切身領悟到長征精神,并做到繼承并發揚長征精神,與所說的六有品質相結合,擔負起時代使命,做一個優秀的六有青年!
爭做六有大學生心得體會1200字 篇3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要想走好漫漫醫學長征路,必然要從實際出發,了解自身的情況,明確目標。班長謝松總結了上一年來五班走過的“醫學路”,并且對第五團支部的未來進行展望,他提出:“我們班是一個有活力、有創意、有目標的大家庭,雖然目前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是我們會戒驕戒躁,更上一層樓。”
一張一張PPT過去,展示著第五團支部取得的一個個成績和榮譽,第八課室里也響起了一陣陣越發響亮的掌聲,班長號召大家要爭做優秀六有青年,創優良學風班風。
“革命前輩”走過的醫學長征
了解了自身的情況之后,便要開始思考該如何走好醫學長征路了,而老師從來都是學生首選的“指路人”。“革命前輩”李果明老師便是從其當年學醫的目的,學習條件,到醫學長征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三個方面分享了他的醫學長征路。
對于當時選擇踏上醫學之旅,作為第五團支部的聯系老師李果明老師說:“以前上學的時候,我的身體很不好,得了疝氣,開始只能吃難吃的土方子,后來做手術后,醫生沒交代清楚,自己怕復發就不敢隨便運動,身體就更差了。從那時起自己就立志學醫。其實當時想的不多,就是想幫病人解決困難,就這樣走了幾十年。”如今,李果明老師回想起他在廣東醫那段沿著田埂路去上課的學習時光,頗多感慨,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同學們說道:“學習是件很辛苦的事,需要付出很多,你們要為自己的優秀感到驕傲,同時一定要不斷堅持走下去。”
李果明老師用樸素的語言訴說著他的醫學長征史,場下的同學有的全神貫注地聽著,有的。低頭奮筆記錄。當李果明老師感慨道,“我的醫學長征路,有心酸,但也有歡樂。不斷堅持,克服了很多困難,一直走,走到了今天,我很滿足。”同學們都不自覺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老師還鼓勵同學們不僅要成為一名醫生,而且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醫學專家。為此,老師還給出了關于如何成為一個出色的醫學專家的建議。
“革命前輩”留下的“錦囊妙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李果明老師用他自身的經驗為同學們指點迷津,他說:“我的醫學之路很苦,所以,現在我希望我能幫助你們,讓你們少走些彎路。”
他指出,臨床醫學能力是件很重要的“法寶”,同學們現在需要儲備豐富的臨床知識,掌握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提升臨床思維能力。其次,一位醫德高超、醫德高尚的醫學專家除了優秀的臨床醫學能力還要有高尚的職業素養。所以老師建議同學們要“擁有三好,具備三心,講究三不”。三好指的是“好身體,好心態,好性格”,三心說的是“同情心,責任心,仁愛心”,三不是強調“不違反法律法規,不謀取額外利益,不推崇個人主義”。
走入長征知識小考堂
為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記住長征精神,團日活動設置了有獎競答環節,圍繞著長征事跡、長征精神、還有醫學長征路的基本歷程等問題考考同學們,整個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互動,爭相回答問題,氣氛熱烈。
長征精神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是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是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同時也是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