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數學教學能手觀摩課心得體會聽數學優質課后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聽數學教學能手觀摩課心得體會聽數學優質課后的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錄播室有幸聆聽了十幾節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精彩紛呈。
例如:《六個矮兒子》的指導朗讀“我從早到晚,無論刮風下雨,都為八只腳忙”引人入勝;《伯牙絕弦》配著低沉的音樂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了子期死的傷痛;《真實的高度》,有效的引導學生盡然理解的那么透徹,“寫作水平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們所占在的高度,這些課都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有的老師的導入,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為學生情感階梯的攀登奠定了一個基礎,讓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豐富的大自然,走進新課文。
有的老師的語言優美,在老師激情的話語介紹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覺已經走進教學情境中。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應盡求簡、趣。所謂的簡就是不復雜。簡單、明了,直奔主題。所謂的趣就是有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總之,老師們個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式多樣,對比中讓我有了很多靈感,也讓我反思著自己的課堂。
二、我的收獲
(一)初讀的主導問題是簡單,讓學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讀目標,積極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讀,更是讓學生的初讀做到天衣無縫。讀中有指導,讀中有淺層的感悟,讓在座聽課的老師無不為他扎實、耐心的教學態度所折服。初讀要有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的閱讀像在長滿果實的果園里閑逛,最終走出果園兩手空空。初讀中的目標一定要簡單,讓學生明確,復雜的目標就像小猴子下山,撿了西瓜丟了芝麻。
(三)詞語教學各有門道。
1、詞語教學,為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作好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真切地了解了本課的語言特點。
2、頗有特色的詞語教學,讓學生無形中把詞語化靜為動,賦予詞語的無限生命力。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依據漢字的字形特點,對詞語中各個字的解釋,讓學生豁然開朗。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唾棄。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詞語教學也隨之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
(四)圍繞目標,研讀課文。
1、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依據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初讀、想象,抓住關鍵詞句,然后通過老師引導對課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圖片,讓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再讀,學生情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明顯得到升華。
2、明確解讀文本的段落,先讓學生自讀,個別朗讀匯報,這個匯報朗讀的階段中只是學生依據自己原有水平理解的感悟。教師順勢配樂范讀,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范讀和音樂的渲染下,得到了明顯的升華,此時的朗讀水平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課的最后還不忘讓學生感悟所有這些都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語言文字的教學,實在是到位,實在是精彩!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匯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后,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么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后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匯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
最后,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位老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思想,一千種教學方法。”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淀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聽數學教學能手觀摩課心得體會聽數學優質課后的心得體會 篇2
生活中到處都有圖形的物體存在,不管是用的、穿的、擺設的、還是吃的,都離不開幾何形體。這樣就使幼兒園的圖形教育變得更豐富多彩,不再單調、枯燥、無味。更是教育幼兒數學生活應用的良好途徑。
這周的數學活動是《復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目的是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物體。讓幼兒把枯燥的幾何形體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準備階段,我讓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或超市尋找這三種圖形的物體或食品。結果家長們各顯神通,有的拿來家里的盤子、時鐘,項鏈盒、蚊香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蛋糕、餅干等等。可以看出家長帶幼兒收集這些物體的時候,就已經對幼兒進行圖形教育。后來,我就對這些物品進行整理,擺設,創設一個《娃娃圖形》超市。讓幼兒帶著三種圖形車票到《娃娃圖形》超市進行參觀(自己尋找、發現象這三種圖形的各種物體)、找家(按架子的不同圖形標志幫物體找到自己的家)、游戲(帶著不同的圖形玩找朋友的游戲)、分享食品(引導幼兒說出各種食品的形狀并讓幼兒品嘗)。通過此次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是如何進行數學生活化的,同時也讓家長知道該怎樣對幼兒進行生活中的數學教育。
在這次活動之后,幼兒不僅對這三個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同時能在實際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加以應用。在一次吃點心的時候,豪豪很高興地跑過來跟我說:“老師,這是圓形的蛋糕”。在玩玩具的時候,培培也找到正方形的塑料格子。在午休的時候,悅悅找到了圓形的藤球。還有家長說,幼兒進入超市看到各種形象的圖形物體都會顯得很興奮,而且還大聲說給家長聽。還有添添小朋友還從家里拿來一個罐頭,很高興地跟老師說:“老師,這是圓形的”等等這一系列幼兒的發現,說明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并且能將圖形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或物品當中。
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已不再是純粹上的書面教育,它將是將書面的內容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家長都是幼兒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要讓幼兒的數學不再枯燥無味。教師、家長應創設有數學教育的生活環境,讓幼兒能輕松地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的能力。
聽數學教學能手觀摩課心得體會聽數學優質課后的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0月13日至15日我參加了在昌邑市舉行的濰坊市初中數學優質課的聽課學習活動。3天時間由各縣市優秀數學教師展示的20節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老師們的課堂授課水平之高,對教材內容挖掘之深,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之精彩,讓我對自己所教學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面就這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數學是有趣的。
長期以來,數學幾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學習的結果,輕探究的過程;重反復的練習,輕情感的滿足……這一切,使我們學生對數學很難激起興趣。他們感到數學是枯燥的、煩瑣的,數學幾乎等同于做題,而且沒完沒了。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使他們感到數學是有趣的。在高密李淑香老師講解勾股定理的應用一節課中,李老師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非常具有挑戰性,題目是這樣的:有一次阿凡提去見國王,要求國王答應他提出的幾個要求,國王說,如果你能站在距離我 個單位的地方回答出我的問題,那么我就滿足你的要求。聰明的阿凡提發現國王的房間是用正方形的地磚鋪設的,于是阿凡提很快找到了這個位置,而且回答對了國王提出的問題,于是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同學們,你能當一次阿凡提嗎?問題給出后,學生的熱情非常高,因為阿凡提這個形象已經成為聰明的代名詞,學生一聽當一次阿凡提,向阿凡提挑戰,充滿朝氣的初二學生誰不想一展自己的風采呢?一個巧妙的問題引入,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激起,你還用擔心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熱情嗎?這就是老師的智慧,做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課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學習到數學知識,又讓學生感覺有趣的問題,我們的數學教學才會充滿活力與魅力。
2、數學是簡單的
領略到大師的教學藝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智慧,聽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讓人忍不住為他們鼓掌,同時也忍不住為老師的教學喝彩,因為他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數學的簡約及威力,讓孩子們觸及到了數學的本質,從而在內心發出強烈的震撼。讓孩子們覺得數學的簡單,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智慧,是還原數學最樸素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釋放孩子的潛能。而為了做到這一點,老師在課堂上精彩的設計才是最關鍵的。在這次優質課評選中,昌樂的孟憲棟老師在講解完幾個有理數相乘積的符號規律后,安排了一個玩撲克牌的游戲來鞏固法則,老師規定游戲規則: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任意抽取幾張撲克牌,請小組的其他同學判斷牌面上幾個數的乘積的符號,抽到紅色的規定為正,黑色的為負。當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了撲克牌后,各個小組活動很熱烈,而且當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明顯的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比活動前活躍了很多。游戲中也可以學習數學,數學知識可以通過玩游戲來解決,我想這種方法非常適用剛升入初中的同學,我相信參加那堂課的同學永遠都不會忘記多個有理數相乘的積的符號的判斷法則。
3、數學是鮮活的。
現代數學觀認為:教材處理的核心總是是從學科世界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鮮明的現實背景,更有助于學生發現和理解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積累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我們應不斷攫取生活中的新鮮素材來充實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數學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在這方面,所有的老師都做的很好:將撲克牌引入課堂,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簡單形象;將游戲引入課堂,使得呆板的數學學習過程生活化;在數學老師的學案上,小鳥從一棵大樹飛到另一棵大樹,使偉大而神秘的勾股定理變得那么平易近人;幫阿凡提回答完問題,同學們又和老師一起來幫螞蟻找到爬行的最短的路線,讓人感覺不像是在上數學課,反而像在社區搞活動……,這些鮮明的生活素材,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數學來自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
這次聽課學習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的課堂改革以及課程改革是長久,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于以后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