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企業共成長心得體會(通用3篇)
與企業共成長心得體會 篇1
這次企業安排的培訓,我認為很有必要,很切合我們的實際需求,是一個機會,我們員工和企業共同提升,共同飛躍的一個機遇。
這次的培訓主題是主要關于職業化素質、團隊建設及管理能力提升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這對于我們這些奔跑在企業建設中的工作者來說,這樣的課程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它既可以提點、強化我們工作中的職業精神,職業修養,同時也可以培養我們工作中的管理能力,職業技能,這些工作中的.技巧,我相信生活中或許工作中很難吸收,很難有機會學習到。而這次的培訓,正是這樣一種難得機會,讓我可以有機會提升自我,認識自己的優點,價值,從而奉獻企業,奉獻到工作中去,我相信這是每一位工作者內心所向往呼喚的。
這三個版塊的內容,都非常深刻的闡述了各自的要求和要點,而教授那神情的演講,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也讓我對這三方面大有認識。具體來說,我認為職業化素質這一節是更加具有學習的必要性,是企業培訓人才,尋找成功投資的一節關鍵理論課程。具備職業化素質的人才,我想應該已經具備了為企業,為社會謀福利,創奇跡的能力,這也是企業最需要,最要求的。
職業化是什么,我原先籠統的略微懂得,現在通過這次培訓,我很自豪地說,我明白了,并且我正在努力向職業化素質人才挺進,奮斗。職業化素質內涵包括了三點:職業心態,職業知識,職業精神、包裝。
職業的心態,多數人甚至所有人都覺得是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飽滿的心態,對,這是正確的,每個行業,每個位置,都需要這種樂觀,朝氣蓬勃的人才,這是社會活力美好的元素。可是除了樂觀,我們難道不需要一種危機心態嗎,面對危機自我調節,均衡的心態,這比樂觀更重要,因為有危機意識的人更懂得自我生存、自我保護。當然還有一點是感恩的心態,這也是處理人際關系中有益的一種方式。
職業知識中那25個討人喜歡的原則,我看了又看,揣摩了有揣摩,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進,哪里需要反省的,這25條原則是工作生活中必備的法寶,是我們生活中擁有自信,擁有勇氣的定心丸,或許更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基點。
職業精神是我們每位職業人員所要必備的,這不是建議,是自我意識中的要求。沒有職業精神的人,就沒有資格甚至沒有能力站在這個崗位上,因為你連最起碼的職業操守,職業道德都不清楚,又憑什么去得到職業中的快樂和享受呢。這是我認為社會工作者最需要最起碼的一種職業精神——敬業,責任,專業,規范,協作。
通過這次培訓,我真的受益匪淺,學習到很多專業知識以及作為一名員工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培訓或許會枯燥,會繁瑣,可是我相信這次培訓帶給我更大的是有用的知識和源源不斷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好一名員工,做好一名管理人員,還是一個老板,都要懂得的職業規則,職場要求。
我相信我們企業這筆投資——培訓,是絕對有益有價值的,而且回報率絕對不低。
與企業共成長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不管在什么企業,都應該做到與企業共同發展。
這是個人發展的前題,也是企業發展的前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與企業共同發展呢?我認為,企業就是一棵樹,而每一名員工,都是這棵樹的根技葉蔓。企業要發展,就必須依靠它的員工,員工要發展,也必須依靠企業。
做為個人來講,如果想要在企業發展下去,就必須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把同事當成自己的家人,不斷為企業爭取榮譽,爭光添彩。要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企業,使企業得到發展,企業這棵大樹在成長壯大之后,所有的員工也都像大樹的根技葉蔓一樣可以吸取到更多的營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然而,企業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肯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我想,我與企業共發展,并不只是單純的為企業做貢獻,而應該還要與企業共患難。
要做到與企業共患難,就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毅的決心,堅持的恒心。
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做為企業的一分子,肯定會受到影響,這時就是考驗我們信心的時候,對企業信心不足,就會打退堂鼓,做起事來自然就沒有勁,員工沒有干勁,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必然下降,這樣一來,會更加深刻的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所以信心不足的員工很難與企業共同面對困難。
同時,我與企業共發展,我們不但要有信心,還應該有戰勝困難的決心,有了決心,員工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氣,化成一塊鋼,不怕困難,勇住直前,不斷去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為企業發展掃清障礙,鋪平道路。再就是要有長期進行艱苦奮斗的恒心,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施工企業,困難時時在,艱苦時時在,不能吃苦,不能受累,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更談不上發展。
有一句話叫“不拋棄,不放棄”,我想,這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當我們在這個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適應了企業,企業也接受了我們,那我們就成為了這個企業的一份子,成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當企業發展有了成果的時候,企業會給我們很大的回報,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企業也會為盡力我們解決困難。我想,當企業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拋棄企業,我們也應該不遺余力的為企業承擔一份責任,我想,這才是我與企業共發展。
我為企業付出,企業也給了我發展的空間。企業的發展就是我們的發展,大樹要是枯萎了,樹上的`枝蔓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企業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基礎,是我們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動力源泉,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助力器,要把企業的命運同我們的自己的命運緊緊聯系起來,視企業如生命,與企業共進退,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我們的企業建設的更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與企業共成長心得體會 篇3
中國民營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的歷程,在繼續創造財富的同時,到了面臨代際傳承、轉型發展、突破創新的關鍵時刻,政商學界開始普遍探索如何構建百年企業的話題。
今天下午,由均瑤集團、吉祥航空主辦,中國企業家具樂部、上海市浙江商5會、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聞信息中心、第一財經《財富人生》欄目協辦的“百年企業之路”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海內外數百知名企業家出席了論壇。據悉,本屆論壇旨在更加深入有效地研究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經驗與瓶頸,共享企業成長智慧,探討中國企業的百年成長之路,共商企業傳承、創新與突破之道,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論壇活動由財經媒體人、《激蕩三十年》作者吳曉波主持,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王新奎,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周禹鵬出席并發表致詞。聯想集團[2.46%]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李錦記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惠森、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廣昌、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招商銀行[0.63%資金研報]行長兼首席執行官馬蔚華等企業家出席并發表演講。
王新奎在致辭中表示:“由于身體狀況、子女不愿或接不了班和企業如何轉型發展等原因,民營企業開始探討百年老店問題,此舉很有意義。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社會對民營企業的經濟貢獻、社會責任和自身形象等要求越來越高的發展環境,衷心希望我們的企業家通過此次論壇中諸多環節的研討,認真收獲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有益成果,積極化作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敢于率先、勇于抉擇、力求突破的實踐,為企業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奠定堅實的基礎。”
柳傳志在論壇上發表了“聯想要做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主題演講,他表示:“我一直希望把聯想辦成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沒有家族’是指沒有血緣關系,而是通過機制、文化保障企業傳承下去;‘家族企業’就是指公司最高層必須是有事業心的人,‘把企業當成自己的生命’。”目前,聯想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三要素”,包括建班子、定戰略和帶隊伍。
中國家族企業的代表之一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在論壇上表示,均瑤集團甘做中國百年企業的探索者。他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的整體趨勢是快速發展,每一撥發展的高峰都與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出臺息息相關,每一次前進都是把握發展機遇的`成果,世界大勢,經濟風向的把握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速度甚至生死。”
他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從大政策講得益于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開了黨的理論創新,民營經濟就不可能發展,即使發展也是6短暫的;不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能市場化資源配置,也就沒有今天民營經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后民營經濟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仍然離不開這兩個基本點。他在論壇上呼吁,企業家要順時而動,及時抓住機遇,敢于應對挑戰,以企業的行為方式呼應國家的政策和號召,充當中國經濟發展的馬前卒,充當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先行者。王均金表示,民營企業要做久、做強、做優,需要大志有恒,眼光放遠一些;明道取勢,把握時代脈搏;修身聚能,做好企業公民,三方面互為條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