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人事編制部門在構建和諧人事中的作用
(二)要創新人事政務編制公開的內容。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環境,而公開、公正、公平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髓所在,是唱響和諧社會的重要音符。應該說,目前許多地方開展的大部分是執行層面上的辦事公開,如何進一步把政務公開引向決策和監督的層面,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事前、事中、事后公開相結合,使人事編制公開的內容全面覆蓋,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成為一項貫穿人事編制工作全流程的基本制度。
(三)要創新人事編制政務公開的形式。從人事編制部門的實踐來看,目前主要是通過新聞媒介、建立政務公開專欄、政風熱線、咨詢服務臺、辦事服務大廳等多種形式,積極暢通人事編制政務公開的信息渠道。隨著人類信息傳遞突飛猛進,網上政府成了政務公開的高級形式和發展方向,不久后我們將建立我們自己的人事人才網站,通過發展電子政務,向公眾提供相關的人事編制服務,必將成為人事編制政務公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新平臺,也必將在促進、實現、保障社會和諧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不斷創新人才機制,為構建和諧社會凝聚更多人才
凝聚各類人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而機制建設是凝聚各類人才的保證。在實現發展的加速、加速、再加速,“搶三年、拼五年”,搶時間、搶項目、搶機遇,拼干勁、拼智慧、拼膽識的時期,對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要搞好人才選拔、培育、管理工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更加和諧凝聚更多人才。
(一)創新人才選拔機制,廣開納賢之門。首先要創新人才選拔標準。要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加大公開選拔干部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干部職務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辭職辭退制、任期責任審計制、選拔任用干部工作責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等,切實選好用好各類人才。其次還要為選拔人才創造良好條件。打破地域界限、降低人才引進門檻,為優秀人才開辟“綠色通道”。
(二)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成長的理念。建立健全人才繼續教育體系,搞好現有人才培訓。促使專業技術人才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時要建立環境塑造人的“機制”,要把人才放到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去考驗,增強其駕馭復雜問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并進行跟蹤考察,從而促使其盡快成長。努力營造一個聚集人才、激活人才的良好氛圍,使各類人才健康成長,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三)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提高用人水平。對人才既要關心愛護,又要嚴格管理,做到注重關心愛護與嚴格管理相結合。一是要完善激勵保障機制。作為人事編制部門,就要善于發現人才,首先要有愛才之心。既要求賢若渴,又要有寬才之量。對于人才存在的個性特點,要正確對待,加強引導,寬宏尊重其個性。同時也要有護才之勇,對于人才所犯的錯誤或工作中的失誤,要做到教育、幫助,寓教育與幫助于人性化之中,從而做到人盡其用,人適其事,位盡其才。二是要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加強紀律監督,對干部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要嚴格按紀律予以處分;加強公示監督,對提拔使用的干部,凡因群眾舉報有問題,經查屬實的一律不得使用;對干部8小時以外的生活、社交等,也要加強監督,防止出現與干部身份不協調、與和諧社會相違背的現象。
四、完善人才市場配置,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政府人事編制部門必須提高適應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務能力,推進公共服務創新,為各類人才提供公正、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要求人事編制部門必須轉變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事編制服務體系:一是要充分發揮人事編制部門的職能優勢和服務載體的作用,更加關注民生、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政策,積極舉辦公益性招才活動,加強人才需求預測和信息收集,面向社會動態發布權威、高效的人才資源、人才引進、人才供求、人才改革等信息,為滿足社會開展人事人才工作的需要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務;二是在充分發揮人才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要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從以直接的平面管理模式向宏觀調控為主轉變,從以特定的封閉式的管理向開放式管理為主轉變,從以行政管理為主向政策和法律管理為主轉變,從以單純管理為主向管理和服務相結合轉變,從以粗放式、低效率的管理向科學的、高效率的管理轉變;三是以優質的服務促和諧,以柔性的人性化服務構建生態優良的人事編制發展環境,加快發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務,積極開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擇業指導、就業咨詢等業務,逐步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社會化、優質高效的人才服務體系。
五、加強組織領導,不斷開創人事編制工作新局面
人事編制部門是區委、政府的重要窗口部門,既有管理職能,又有服務任務;既面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又面對廣大群眾。因此,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職責,內強自身,外樹形象,做到政治上高標準、思想上高境界、業務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具體講,就是要扎實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