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心得體會
5.構建和諧社會,必需要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幾十年來,城鄉有一道明顯的鴻溝,城市居民的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險、教育等,農民根本無緣享受,城里人和鄉下人的差別十分明顯。要下大力氣破除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和政策限制,賦予農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財產權利和公平的發展機會,加快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城鄉居民地位平等的經濟社會體制。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意義
中央對我國的發展建設目標有4個,即:建設現代化強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造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4個目標建設現代化強國是管總的,但都與農村有關。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和諧,就沒有全國的和諧;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用胡錦濤同志的話說,那就是“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國家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件大事,更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
[1] [2] 下一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是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和時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億萬農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2.有利于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3.有利于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啟動和擴大國內需求,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4.有利于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內容,不是只強調農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設,更不是簡單地理解為村莊建設。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用了五句話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句話、20個字講到了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講到了農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質量的提高,也講到了農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進等問題。把它還說具體一點,就是農村生產力得到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發展,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要向前推進。其主要任務有5條:
1.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主要的是4個方面:①調整結構,發展特色高效農業;②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③大力發展非農產業;④大力提高和普及農業科學技術。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XX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建設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總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基礎設施主要是道路、農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環境即“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
3.大力推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①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②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③繁榮農村文化事業;④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⑤加大扶貧工作力度。
4.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完善村規民約,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評選“五好家庭”等活動,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要加強農村的民主與法制建設,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養四有新型農民。
5.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切實加強村民自治建設,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1.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僅僅理解為蓋房子、搞村莊建設,沒有經濟實力的話,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可能加重農民負擔,甚至加重村級債務;二是即使搞了也維護不了多久。
2.要深化農村改革。①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②加快農村征地制度改革;③搞好鄉鎮的綜合配套改革。
3.尊重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廣大農民群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參與者。要圍繞農民需求謀劃新農村建設,主要依靠農民力量搞好新農村建設。韓國“新村運動”的精髓就是啟發、喚醒和發揚農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開展農民自主致富運動。政府在人財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主要是起倡導、扶持、示范、帶動作用。
4.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議,不搞強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