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芻議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9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為此,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藍圖。下面本人結合我縣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幾點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牢農村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離開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緊、牽牢農村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才能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路走好。
。ㄒ唬┐罅ε嘤桶l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當前我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決定了農民家庭單干這一模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極為低弱。小規模的家庭經營與農產品統一大市場的矛盾逐步顯現,新時期農業的發展迫切要求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于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早在幾年前就已出現,但其發展壯大狀況令人堪憂,有的名存實亡,有的甚至是曇花一現。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這一發展農村經濟有益形式的作用呢?本人認為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育和發展它:其一,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步伐不快,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合作社還為數不多,發揮的作用也不十分明顯。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政府部門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引導過程中要根據農產品分布的區域性來發展,注重“一鄉(鎮)一品”乃至“一村一品”,如積極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其二,著力在規范運作上下功夫。
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在體制和機制上的缺陷,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在一些合作社或多或少存在著,且大多是松散型的組織機構。要引導其從松散型組織向以資金為紐帶的緊密型組織發展,另外要從完善制度、加強管理等方面入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使其逐步步入規范化軌道。縣級可建立專業協會對其進行指導和提供信息等方面服務。其三,大力培養其獨立的競爭意識。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近年的新生事物,政府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本無可厚非,但卻容易滋生一些合作社“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這是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市場主體的最要不得的致命弱點。政府要改變長期以來撥款的簡單扶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等多種有利于激活合作社積極性和活力的扶持方式。著力培養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獨立、自主、自強地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真正成為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二)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第一,大力推進農民文化、技能素質培訓工程。加大對農民素質培訓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技能水平?梢試L試建立村級農民培訓中心,為有關部門實現服務職能下移到村,創設一個良好的載體與平臺,建立各職能單位定期到村級農民培訓中心開展培訓服務的制度,真正把培訓班辦到農民的家門口。第二,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型農民”的襁褓作用。引導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村專業合作社中去,錘煉經營的本領。
(三)大力實施“強鎮興農”戰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努力加強中心鎮建設,把中心鎮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抓手抓緊、抓好,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中心鎮更大的傾斜。要通過放權讓利、放水養魚的方法,做強中心鎮這一“龍頭”,放大集聚、輻射的效應,以此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規劃為龍頭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錢袋子”漸鼓的農民最熱衷的事情可說就是建房,但是由于缺乏長遠規劃的指導,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農民一次又一次的易址建房,但新房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許多不足10齡就被淘汰,面臨重新拆建的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許多農民只建新不拆舊,結果造成一些“空心村”、“破房依著新房,新房亂成一團”、“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現象。造成以上事實的根源是:其一,農民對農村發展走勢缺乏清醒的認識;其二,村莊規劃起步較晚。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我縣而言,首要的就是解決村莊規劃問題,即必須以規劃為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