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體系學習心得
1、采購計劃安排不合理,市場變化趨勢預測不準確,造成庫短缺或積壓,可能導致企業生產停滯或資源浪費。
2、供應商選擇不當,采購方式不合理,招投標或定價機制不科學,授權審批不規范,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出現舞弊或遭受欺詐。
3、采購驗收不規范,付款審核不嚴,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資金損失或信用受損。
從我公司目前的情況看,以上三個風險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雖然從去年以來,采購部和財務部都做了很多努力,改善了流程和管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人手、經驗等方面的欠缺,還不能說我們在采購計劃及預測、供應商選擇和付款驗收上完全沒有問題和風險。
比如在供應商選擇上,《指引》建議企業采購業務應當集中,避免多頭采購或分散采購,以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這就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盡可能多詢價、多考察供應商的思想有所不同。詢價也不是越多越好,供應商也不是越多越好,集中幾家供應商來做,可能是更好的經驗。
另外,在采購操作上,《指引》建議對辦理采購業務的人員應定期進行崗位輪換;重要的采購業務應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除小額零星采購外,不得安排同一機構辦理采購業務全過程;建立采購物資定價機制,對大宗采購要根據市場行情設立最高限價等。這些方面,可能都是我們需要借鑒和思考的方面。
三、關于銷售業務的內部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9號主題是銷售業務。關于銷售業務的內部控制,令我較有感觸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客戶信用的管理!吨敢方ㄗh企業應健全客戶信用檔案,關注重要客戶資信及經營變動情況,防范信用風險。
2、對于銷售合同,應當進行各有關部門會審會簽,而不僅僅是銷售部門自審自批。尤其是對于重要的銷售合同,簽訂時應征詢財務、法律專家的意見。重大的銷售業務談判,應適當吸收財會和法律專業人員參加,并形成完整的書面記錄。
3、對于應收賬款催收,催收記錄(包括往來函電)應妥善保存;財會部門要負責辦理資金結算并監督款項的回收。
對于以上幾方面,可能咋看上去在很多企業都不會真正實行起來,理由可能是“麻煩”、“不切實際”、“影響辦事效率”。但是劉司長介紹說,經過他們多年調研幾千家企業的結果,對于銷售環節內部控制較為嚴格的企業,恰恰是經營績效和效率都很高的企業;而省略內部控制流程的企業,又往往是績效不大好、內部管理問題嚴重的企業。因此他認為,內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像人們以為的那樣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推動力量。內控完善的企業,說明企業的管理水平高,管理效率高,企業經營績效就高,這是符合邏輯的。而省略內控環節的企業,看上去似乎效率“高”,實際上掩蓋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混亂、內部溝通成本高,其結果必然是經營一定有風險,而且這些風險往往企業自己還不知道,自我感覺還很好。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深思內部控制、管理和企業經營績效之間的邏輯關系。
四、關于研發活動的內部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主題是研究與開發。其中有很多條,引起我注意的是以下幾方面:
1、企業可以組織獨立于申請及立項審批之外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進行評估論證,出具評估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