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學習名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優秀教師學習名師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對《以名師為師》的學習,讓我在領略名師風采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名師對學生、對教育行業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凝聚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無微不至的關懷。我為身邊擁有這么多業務精、工作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同行而感到自豪。在21世紀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尤其是要做一名優秀的老師,這段路還很漫長。在專業上要有所追求,要堅持不懈地腳踏實地地學習,不斷鉆研,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現談談我的體會。
首先,教師要無悔于自己的選擇,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無悔于自己的選擇。
其次,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使他們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的。 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師要學無止境。學習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發展的脈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這些名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沒有放松過學習。正是由于有厚實而廣博的知識基礎,他們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揮灑自如。
總之,向名師學習,學習名師對事業執著的精神,愛學生的品格,學無止境的精神,我們只有向他們學習,再加上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甚至優秀的教師,才能成為名師。
優秀教師學習名師心得體會篇3
身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學中能讓孩子不再畏懼數學,而且從心里喜歡它。借助學校開展的學名師活動,我自學了黃愛華老師的《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感受深刻,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趣、實、活。”
(一)“趣”——課上得有趣,才能使兒童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
黃老師說:“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于做的。”游戲、競賽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不能僅停留在追求數學課表面的“熱熱鬧鬧”,為“游戲”而“游戲”。我認為本節課之所以“打動”人的,給人“終身難忘”的,是“數學知識”與“游戲競賽”的完美結合,有“游戲”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較數大小方法”的“內化”。如:老師非常注重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交流都是“有感而發”,學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較數大小方法”的“內化”。每個場次比賽完,教師讓學生記下比賽“結果”,“數學”地思考。整場比賽后讓組織學生交流、“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和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戲是為了更為高效地、生動活潑地讓學生“掌握”和“內化”數學知識。
(二)“實”——上課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加強雙基是我國傳統的精華,在任何時期都不能丟。
在黃愛華老師這節課中,我驚嘆于他恰到好處的設計,精彩的點撥,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細節化。其實這里面的環節中細節的處理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境界。這種細節化的設計結果上升到高的教育境界,才能使教學精彩、實在而又使人折服。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精心預設了五個重要的細節
第一,當引出課題時,引導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并主動提出研究的問題。
第二,在第一輪游戲抽出千位上的數字之前,適時介入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
第三,當學生抽出的數字是6時,教師將卡片倒過來提問:如果我把6換成9呢?
第四,當比賽的結果揭曉時,教師要求學生把比賽的結果記錄下來。
第五,建議學生把決定兩數大小的關鍵數字用圓圈圈起來。
上面五個重要的細節把教學整一條主線連起來,每一個地方都經過精心的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著眼每一個細小的地方,努力在細微之處見真章。這樣,整一節就體現出一個“實”,我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教師所必須特有的一部分習慣。因此,只有教學中注重細節,巧妙地設計細節,才能上出一節成功的課。
(三)“活”----課堂氣氛活,學生思維才會活。這樣的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閃耀著智慧的過程
黃老師的課堂與學生的對話,是平等的、真誠的、創造的,它能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學教學閃耀著人文的光芒。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運用智慧去面對很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新問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種持續的智力操作。在黃老師的課堂中,黃老師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溫和的智者在和孩子們真誠地交流著彼此對數學的理解。
總之聽黃老師的課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節數學課看似幾個簡單問題,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趣、實、活”互相聯系,相輔相成。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著學生靈動的思考,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需要學習的。
優秀教師學習名師心得體會 篇2
身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學中能讓孩子不再畏懼數學,而且從心里喜歡它。借助學校開展的學名師活動,我自學了黃愛華老師的《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感受深刻,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趣、實、活。”
(一)“趣”——課上得有趣,才能使兒童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
黃老師說:“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于做的。”游戲、競賽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不能僅停留在追求數學課表面的“熱熱鬧鬧”,為“游戲”而“游戲”。我認為本節課之所以“打動”人的,給人“終身難忘”的,是“數學知識”與“游戲競賽”的完美結合,有“游戲”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較數大小方法”的“內化”。如:老師非常注重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交流都是“有感而發”,學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較數大小方法”的“內化”。每個場次比賽完,教師讓學生記下比賽“結果”,“數學”地思考。整場比賽后讓組織學生交流、“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和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戲是為了更為高效地、生動活潑地讓學生“掌握”和“內化”數學知識。
(二)“實”——上課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加強雙基是我國傳統的精華,在任何時期都不能丟。
在黃愛華老師這節課中,我驚嘆于他恰到好處的設計,精彩的點撥,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細節化。其實這里面的環節中細節的處理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境界。這種細節化的設計結果上升到高的教育境界,才能使教學精彩、實在而又使人折服。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精心預設了五個重要的細節
第一,當引出課題時,引導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并主動提出研究的問題。
第二,在第一輪游戲抽出千位上的數字之前,適時介入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
第三,當學生抽出的數字是6時,教師將卡片倒過來提問:如果我把6換成9呢?
第四,當比賽的結果揭曉時,教師要求學生把比賽的結果記錄下來。
第五,建議學生把決定兩數大小的關鍵數字用圓圈圈起來。
上面五個重要的細節把教學整一條主線連起來,每一個地方都經過精心的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著眼每一個細小的地方,努力在細微之處見真章。這樣,整一節就體現出一個“實”,我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教師所必須特有的一部分習慣。因此,只有教學中注重細節,巧妙地設計細節,才能上出一節成功的課。
(三)“活”----課堂氣氛活,學生思維才會活。這樣的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閃耀著智慧的過程
黃老師的課堂與學生的對話,是平等的、真誠的、創造的,它能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學教學閃耀著人文的光芒。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運用智慧去面對很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新問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種持續的智力操作。在黃老師的課堂中,黃老師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溫和的智者在和孩子們真誠地交流著彼此對數學的理解。
總之聽黃老師的課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節數學課看似幾個簡單問題,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趣、實、活”互相聯系,相輔相成。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著學生靈動的思考,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需要學習的。
優秀教師學習名師心得體會 篇3
參加這一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從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校長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饑似渴地接受著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x教授:教育管理中的危機和輿論應對和xx教授的“學校安全工作理論、與實踐”,對指導實際工作有較大幫助,使我們不僅了解了全國學校安全的現狀,也對如何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處理校園突發事件和應對各種媒體,理解什么叫“媒治”。
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僥幸。副所長的講座,使我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影響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認識,理解了什么叫“工業文化缺失”。聆聽了副部長對的解讀,明白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知道了做為一個人才,不只要懂外語,更要懂國際規則、懂中國國情。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x部長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后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借市教育局開展“學習工程”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